回覆列表
-
1 # 蜜日深秋
-
2 # 小施時光
孩子憤怒就如同我們家長憤怒一樣,我們憤怒也想找一個人傾訴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肯聽你傾訴我們就會感到無比感激。如果我們憤怒找人傾訴,總有人對我們指指點點給我們建議,我們當場也會爆炸,更加惡化情緒,所以同理孩子也是一樣的。
孩子憤怒就如同我們家長憤怒一樣,我們憤怒也想找一個人傾訴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肯聽你傾訴我們就會感到無比感激。如果我們憤怒找人傾訴,總有人對我們指指點點給我們建議,我們當場也會爆炸,更加惡化情緒,所以同理孩子也是一樣的。
生而為人有血有肉,當然也就會有情緒。從嬰兒時期到長大成人,人的情緒一生可以波折起伏也可以平穩祥和。脾氣的形成主要看的還是生長環境。
很多孩子在嬰兒時期只會表達出基礎的情緒需求,例如覺得餓了,尿布重了,身體不舒服哭啼等。這些都是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從這一刻開始,父母的迴應就影響著孩子往後的性格和情緒。
如果哭啼得到的是正確的迴應,還有依賴感歸屬感都有的話,孩子哭啼發脾氣的週期就會短很多。如果孩子從小有需求又得不到重視的時候,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透過調皮或者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有些家長說家裡的孩子脾氣超級大,動不動就哭,還容易摔東西罵人。
這型別的孩子家庭環境一般是沒有教育重點,就是所謂的溺愛。從孩子第一次扔東西開始,我們就要制止並且過後說明道理孩子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改變孩子這個行為。
那麼,還有一種孩子是平時看著比較乖,但是一旦發起脾氣來,面目猙獰並且含淚不語,這種孩子要比扔東西暴躁的孩子令父母頭疼。為什麼呢?一般這種孩子心事不顯露,我們做父母的不知道孩子的需求點在哪裡,從而容易引起父母的暴躁或者漠視孩子。這麼一來,孩子的隱藏暴躁性格就更深了。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要給予一定的讚賞,多帶孩子外出運動,看書等親子活動,增加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和信賴感。
其實對待孩子 ,真的就是陪伴最重要。簡單的散步,說簡單的故事,玩簡單的遊戲,這些都是上班一組或者全職媽媽可以花時間去陪伴的。
孩子有脾氣,好好說好好教。溝通最重要。立好自身,方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