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老師4

    現在我們的建設,高標號的水泥,瀝清路面,防礙了夏季洪水滲透地底下層,使地下水迅速下降,很不利於長遠發展,乾旱地區除大修大型水庫,調濟河水補充外,大搞緣化,使之水土保持。發展農業經濟,迅速脫貧,才是長久之計。

  • 2 # 科普團

    樓上精彩的回答都是關於乾旱區環境該如何治理,而沒有涉及題目中環境變遷的研究。一提到乾旱區我們想到的就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但沙漠形成之前是什麼樣的環境,又是如何演變成沙漠的,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得知這些資訊,才是本題的主要內容。那麼我來簡單完善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

    通常研究乾旱區的環境演變過程需要從沉積物、動植物化石、古地磁甚至人文歷史方面來著手,再結合地理資訊系統、遙感、生態景觀學等技術方法,便可以對一個地區的氣候演化、環境交替變化有個大致的瞭解。

    陸地上的湖沼沉積、黃土沉積、石膏層、古沙丘等地質記錄,是研究環境變遷最直接的方法。透過對特徵性礦物、岩石的研究,劃分出不同時代的地層,恢復其沉積相和沉積環境,當地環境的變遷歷史一目瞭然。在有些湖相沉積物中還會發現有魚類、軟體動物的化石和淡水植物的化石及大量的孢粉,還原生物的種類、特徵和植被覆蓋情況也是驗證環境變遷的最好方法。

    有“世界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之稱的撒哈拉沙漠地區,透過對其巖畫的研究發現,在今天看來極為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竟然有大象、獅子、長頸鹿甚至少量的河馬、鱷魚等動物的古巖畫像,還發現有大量古代人類活動的遺址。這些證據都可以作為研究環境變遷的方法途徑。

    滄海桑田,世事多變。我們現在看到的沙漠可能就是原來的海洋,想要了解環境變遷的故事,還需要透過大量的研究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