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先生
-
2 # 爆米花聊生活
我是爆米花,我來回答
秋後問斬一般指秋分後處決死刑犯。
它最早來自《禮記·月令》,其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朝董仲舒更是把它上升為理論高度,他認為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宜行賞,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宜刑罰,固有秋後問斬這一說法。
漢代的法津規定,刑殺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刑殺,執行死刑時間一般在農曆九、十、十一、十二月。唐宋時期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的重罪需馬上處決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死刑執行一般定在農曆十、十一和十二月。到清代那些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時間基本延續了唐宋時期的規定。
因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死刑一般都在秋冬季進行,所以古書上和歷史劇中都經常有“秋後問斬”這樣的話。
-
3 # 月亮林地的鵪鶉
補充下,如果是冤案呢?死刑是要皇帝親自硃批的,所以十分慎重。並且要確認無誤,才會動刑。
你可以去找證據,但是過時不候,找到就發還重審。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而春生、夏長、暑化、秋收、冬藏是天地四時執行之法,天地萬物生生死死都遵行這一規律。
秋天是收割、蕭殺的時節,秋天處死犯人,可謂順天應人。所以“秋後問斬”,正在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