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柚柚木藤

    這件作品引發了哲學層面的思考,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這也是“泉”這個作品被評選為20世紀最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的原因。

    “如果一個被命名,署名,並且已被大量生產的小便池都可以算作藝術作品,那誰能判斷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被相同定義?藝術是不是已經打破了我們對它的的定義以及我們的信仰?如果是這樣,那麼藝術的本質不就決定了其不可能被定義的本身嗎?”

    人們開始思考的,已經不是“泉”的荒誕,而是其身後的對藝術這一概念的反思。

    杜尚本能地理解觀眾在藝術中的作用。在“the creative act"(1957),他詳細闡述了藝術家的權威,並肯定了觀眾的力量。他把藝術家的意圖和藝術作品的實現方式之間的空隙描述為“藝術系數”,這空隙需要觀眾對藝術的積極參與和解釋。杜尚提出,一個藝術家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圖,所以觀眾必須參與完成創作行為;沒有人來互動的藝術,藝術的過程本身是永遠未完成的,一個還沒有出生的想法不可能發覺它所有的潛能。藝術不再是被動的行為(passive act,與creative act相對)。“觀看”的唯一限制僅限於觀眾人數。(那時候還沒有網路,資訊的傳播仍然受到侷限)杜尚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比喻,說明了藝術就在它的觀眾當中。藝術家提供素材,但觀眾透過自己的觀點、品味、教育背景和經驗來領悟它的意義和相關性。一旦藝術品被宣傳到了更廣的層面,藝術家必須放棄控制人們不可預知的意志和想法。

    說白了就是,藝術家都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個什麼鬼,每個觀眾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兩者加起來,才是藝術創作的完全體。

    杜尚的這種想法,逐漸被後人形成體系,融入到藝術創作當中。可以說,當代藝術中的很多藝術形式,比如裝置藝術、公共藝術等等,都是因此而來。而與傳統的高高在上的架上藝術相比,這些當代藝術更廣泛的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後來的博伊斯等藝術家的藝術哲學中,或多或少的都能發現杜尚思想的影響。所以將杜尚稱為“當代藝術之父”也可謂實至名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補充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