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師神馬是大師

    可以說是明末的人精,但是還是被魏忠賢搞下來了。

    我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於是很多人都認為當兵作戰就是糧草得跟上是第一。其實更為重要的是朝廷政治,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

    首先是兩人的少年奇才

    《明史·孫承宗傳》載“孫承宗,高陽人。貌奇偉,鬚髯戟張。與人言,聲殷牆壁”

    那這個人有什麼才能呢?“喜從材官老兵究問險要厄塞,用是曉暢邊事。帝每聽承宗講,輒曰“心開”,故眷注特殷。”同樣,袁崇煥也是這樣,《明史·袁崇煥傳》載“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授邵武知縣。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不用說,這兩個人都是少付英才,天姿卓著。

    其聲名顯赫也是因為遼東戰事

    孫承宗“撫西部、恤遼民、簡京軍、增永平大帥、修薊鎮亭障、開京東屯田數策,帝褒納焉。”而袁崇煥“廷臣益稱其才,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發帑金二十萬,俾招募。”

    那為什麼最終兩人皆為魏忠賢所敗,以至於明王朝從此不起,丟失三百年江山?

    其實有朝廷的原因,如崇禎剛愎自用,有魏忠賢奸宦當道,但最重要的還是兩人各自的缺點,

    如孫承宗在天啟五年,魏忠賢已經掌握朝廷“票擬”與“批紅”的權力,派劉應坤金銀10萬兩賞犒三軍,卻遭孫承宗鄙視,最終被罷職歸鄉。

    如袁崇煥之自大狂傲“曰:“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及其以後得到權柄,不請朝廷旨意,擅殺守將毛文龍。大明亡矣!

    二人結局

    崇禎十一年,清軍攻保定,孫承宗率領全家40多口抵擋,無一不壯烈犧牲,南明弘光政權謂其滿門忠烈。在清史稿中孫獨自做傳,在滿是貶責明朝抗清將領的這部史書中,我們看到的是對孫承宗的有此一人,明朝不亡。

    而袁崇煥“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法司坐崇煥謀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

    雖然孫清高自詡,袁崇煥自大,但孫的結局還是要好過袁崇煥,袁的自大是明朝後人一直撫慰不了的傷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噴繪布上用什麼顏料作畫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