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左

    答案很簡單,中國古代社會在本質上是宗族社會,特別重視宗親關係,這種關係也被帶到了戰場上。

    從晚唐開始,軍隊當中逐漸形成一種家丁制度,一些武將的身邊集合起一群親信,形成自己的衛隊。這部分人馬的待遇最高,軍械最好,戰鬥力最強,成為一支部隊的核心力量。

    作戰時,他們除了負責保衛將官,也承擔最艱難的任務。

    到了明代,這種家丁制度更為典型。明代的許多將官都有自己的家丁部隊,比如李成梁、李如松父子,身邊就有一大群如狼似虎的家丁家將,為他們賣命。

    古人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主將的兄弟、兒子不夠多,於是就認乾兒子,拜把兄弟,用宗親的紐帶讓雙方捆綁得更為緊密。

    被主將收為乾兒子,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得到重用,獲得許多實際的好處。做為交換,他們要對乾爹絕對忠誠,在戰場上為乾爹賣命。

    有些人不但認乾兒子,還認孫子,比如總兵官毛文龍,在皮島上就認了一大幫兒子和孫子,給他們改姓為毛。後來這也成為袁崇煥殺他的一個原因。

    明末起義的農民軍中,也有這種現象,比如張獻忠就有許多養子,包括孫可望、李定國等人,他們都改姓了張。張獻忠死後,他們又恢復了自己的本姓,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所謂的“父子”關係,其實是非常脆弱的。

  • 2 # 迷樓

    古代將領為啥熱衷於收義子、當乾爹呢?這裡面固然有上陣父子兵、打起仗來更勇猛的因素,同時更重要的是讓這些義子作為監工,監視其他將領好好打仗。

    我讀過吳晗的《朱元璋傳》,裡面記述,朱元璋在加入紅巾軍後,收了二十幾義子,作為自己的心腹。那時候,收養義子是軍隊中流行的風氣,帶兵的將領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將才,見到勇猛的青年才俊就收養為義子。這樣,一來,這些義子打起仗來更加拼命;第二,在緊要關頭,還能用來監視其他將領。

    單單靠義子監視還靠不住,朱元璋還發明瞭一招,就是把將士的家眷做人質。朱元璋發兵準備打集慶時,就讓馬伕人和諸將家屬留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並且定下規矩:“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許搬取出外。”這些將領考慮到老婆孩子的安全,自然不敢投敵以至反叛,平時徵調差遣,也就不敢不聽話了。

    這就是朱元璋拿下天下的高招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努力的人運氣會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