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猴
-
2 # 午夜聽心
這是個機率問題,因為每一個城市,外來務工人員佔了絕大部分,真正的本地人並不多。你看,每年春節這幾天,外來務工人員一回家過年,城市的街道立即寬敞起來,看不到幾個人,就跟鬼城一樣。既然本地人少,那坐車的也絕大部分是外地人。所以,讓座的也就是外地人了。
另外,可能本地人有一種這樣的心理:我是這塊地的主人,我憑什麼要給你一個外地人讓座?給你讓座,那不是成了“叫化子欺廟主”了嗎?他們這種高倣的”主人”心理,使他們養成了不讓座的習慣。
-
3 # 灼實
謝謝邀請。農村人同城裡人的區別中間只差一個戶口本。農村人的淳樸和城裡人的市儈。但凡事都有例外,農民有時也會有阿凡提般的知慧的。以前聽到個笑話:城裡人和一個農民坐火車鄰座。城裡人打心底瞧不起農民。閒來無事,城裡人想捉狹一下農民就提議兩人來猜謎,農民藉口沒文化不來。城裡人就說那就比見識。農民謙遜的推辭說自己地處農村不比城裡人見多識廣肯定比不過。受此吹捧城裡人很受用的說:不如我們各自出題,你的問題如果我答不出來我給你十元。我的問題你答不出來給我五元就好了。為了表示誠意我讓你先出題。那農民同意後出了一題:什麼動物三條腿天上飛?。城裡人想了半天答不出只好給了農民十元。然後輪到城裡人提問,城裡人也想弄清剛才的問題,就問了農民同樣的問題。那農民的拿出五元誠實的說:我也不知道,這是賠你的五元。
為什麼公交車上讓座外來務工人員居多,這個問題問得好。且外來人員務工人員農民工所佔比重比較大。理性分析:一是農村人接受的傳統教育沒有變,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在家父親說了算,尊重父母,尊重老人,尊老愛幼傳統沒有丟。二是農村人或外出務工人員遵循一條普遍公認的道理,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生地不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交車讓座必然。三是農村人的心理,農村人實在,沒有蜂窩煤心,花花腸子多。四是農村人或外來人員,初到一個城市,不熟悉,不瞭解,膽怯的心理,也會主動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