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三個方面,即: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1.全面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範疇的認識,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經濟是一個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時,他們也重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認為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內在一致性。
2.協調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形態的認識,就是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其中,物質文明所體現的是與一定社會的生產關係即經濟制度相依存的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精神文明所體現的是科學、文化、宗教、藝術、道德、倫理、哲學、經濟、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政治文明所體現的是社會政治法律制度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的標誌。三個文明中的每個文明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的。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質基礎,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物質文明發展的方向,進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序;精神文明可以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上。
3.可持續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時效的認識,就是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上個世紀70年代,圍繞著“環境危機”、“石油危機”和羅馬俱樂部提出的《增長的極限》,全球曾經爆發了關於“停止增長還是繼續發展”的爭論。聯合國指定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經過長期研究,於1987年釋出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中國黨和政府不僅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艱鉅性、緊迫性和長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科學發展觀”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三個方面,即: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1.全面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範疇的認識,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經濟是一個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時,他們也重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認為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內在一致性。
2.協調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形態的認識,就是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其中,物質文明所體現的是與一定社會的生產關係即經濟制度相依存的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精神文明所體現的是科學、文化、宗教、藝術、道德、倫理、哲學、經濟、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政治文明所體現的是社會政治法律制度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的標誌。三個文明中的每個文明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的。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質基礎,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物質文明發展的方向,進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序;精神文明可以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上。
3.可持續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時效的認識,就是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上個世紀70年代,圍繞著“環境危機”、“石油危機”和羅馬俱樂部提出的《增長的極限》,全球曾經爆發了關於“停止增長還是繼續發展”的爭論。聯合國指定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經過長期研究,於1987年釋出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中國黨和政府不僅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艱鉅性、緊迫性和長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