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老師教語文
-
2 # 臨水學文化
我們的語文如果要講大的話,可以這樣理解:
一、高境界。
語文是反應生活,裝飾人生的。精神生活是有層次、分高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花,天下大事家長裡短不一而足
。語文應多點高雅情趣,少些士儈庸俗。
二、大視野。
語文當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秉持天人合一、三才不二的理念,慎終追遠,縱覽古今,進而面向未來。
三、大格局。
語文不只是簡單的語言和文字,關乎著我們國學的社會生活、家庭倫理、自然百科。語文是全科,應立足文史哲的通識教育,而不是什麼生搬硬套外來語法、邏輯者流。
四、大胸懷。
語文不應只追逐文人騷客的小資情調,必須樹立語文是人民觀,往來無白丁不是胸懷,露有凍死骨才是人文。
五、大人文。
文以載道,文以明德。這一點是我大中華語文的優良傳統,萬萬丟不得!
-
3 # 愛教育善傳播越篤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大語文是培養學生成人,讓他們懂得真善美愛且知行合一的語文教學踐行模式,不光是聽說讀寫,更應該是灑掃應對進退。
-
4 # 使用者歲月如歌
“大語文”的真正內涵,是七十年代教育界專家們(張孝純、呂叔湘、劉國正等),根據“文道結合”的涵義總結出來的。
基本涵義是利用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拓展語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即轉變微觀的語文知識教學為宏觀的語文教育觀念。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時時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自已的文明修養、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以完美的自我形象立足社會和服務社會。
“大語文”教育觀念,符合今天的“語文素質教育觀”,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人的重要的基本素質。對中學生來說,無論是繼續深造或是走向社會,學好語文,具備較強的語文素質,是今後必備的基本技能。因而語文的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大語文教育”,它把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脫出來,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發展、創造力的培養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
5 # 自然人220527929
我的想法是:語文是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和準備,因此,語文應該是大海,能包羅永珍。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是雜家。那麼,語文就不僅僅是字詞句篇了,語文蘊涵在生活中,蘊涵在天地間,蘊涵在自然裡。語文之謂大。
回覆列表
“大語文”是“文道兼修”,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的嘗試
“大語文”是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語文教育思想。張先生主張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語文的聽說讀寫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這種教育思想把中國傳統的文、道思想結合起來,把培養學生喜愛並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擺在首位,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大語文”教育思想的價值更加凸顯
上圖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關於課程結構與學分的表格,從中可以看出,新高考背景下,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等,都是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大語文”的教育思想應該會再次提及並強化。若沒有“大語文”的思想,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將會很困難。
未來高考中,語文將更加重要,“高考第一門,成功靠語文;高考要上線,語文是關鍵”將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最大的實話。希望家長和學子們能早日重視語文,爭取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