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咪媽咪媽
-
2 # 冬夜寒心
人的一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閱歷增長的同時,人的心境也有所不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他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型成自己的思想獨立做事,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也就是說孔子在追求學問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認知思想感悟。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我們都知道孔子儒家創始人,而儒家提倡的是仁,意,禮,智,信,屬於處世原則,內在修養,所以孔子說的三十而立,這“立”說得是立身,也就是說透過學習完善自己建立自己的行事原則。
所以,每個人都要透過學習,建立自己的是思想品德,嚮往被外物所迷惑,追求內心的自由。
老話說30而立!就是成家立業,事業上獨擋一面了!40而不惑!就是明白了人生什麼是最重要的了!
真是這樣嗎?我個人覺得從家庭角度和社會的角度兩個方面來分析。
從家庭角度來看,80後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是比較特別的時代“產物“,各個家庭都嬌慣尤佳,生活比較富裕。物質生活豐富,無憂無慮,受教育程度較高,接觸社會較晚。 結婚生小孩晚,獨立生活晚。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後出生的孩子,享受著大學擴招的政策,上大學也是非常普遍的(不像我們以前上大學的比例特別少,有理想者是多數),同樣,孩子大學畢業有了穩定工作,自然沒有“實現理想”的興奮感,一切來得都平平淡淡。 不難看出,這種現象是我們教育的缺失,大學教育的悲哀! 大學教育中應該有職業理想規劃課程,應該有職業方向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有自己理想專業和理想工作。
話外音一一現在來面試找工作的年輕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有的同學雖然大學畢業,有了穩定工作,不防我們試問他們喜歡這份“穩定的工作”嗎?我想答案自然了知了。心浮氣躁表現常常週期性發作,時不時的抱怨東,抱怨西的牢騷滿腹。。。 在心浮氣躁的狀況下,往往對工作產生影響,不努力,不上進,使原本穩定的工作產生危機,慢慢萌生跳槽想法,反覆折騰。。。大約7-10年,可能成熟了,就不浮躁了,對穩定的工作知道珍惜了,有了責任感。 也許原來的30而立,現在應該是推遲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