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舟雙楫,文藝教育讀物。清包世臣撰。六卷。前四卷論文,評論古人作法,抒發己見,錄己作書、序、碑傳等文。後兩卷為書法理論著作,闡述學書經驗與心得,論述漢代以來書法用筆源流,以及為《書譜》辨誤等。前後合編,故為“雙楫”。抑帖揚碑,對清中葉以後的書風變革頗有影響。有《翠琅玕館叢書》、《藝術叢書》、《芋園叢書》、《藝林名著叢刊》本等。一時稱為包體。他對自己的書法極其自負。自言“廿六而後學,四十而後知。”、之奇,
“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以為“右軍第一人”。然而他的書法作品並非如自詡的那樣不可一世,他的草書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過他的《小草詩冊》卻很有特色,確有集碑貼於一人之感。
包世臣的書法稱不上是第一流的,但他留給後人的書法論著卻是第一流的。所著《藝舟雙楫》是一部倡導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學思想的經典之一。另有《清朝書品》、《安吳四種》等著作。
《藝舟雙輯》,不分卷,為包世臣《安吳四種》之一。因包括作文、作書兩藝,故名之曰《藝舟雙輯》。《翠琅軒館叢書》本分作六卷,前四卷論文,後兩卷論書。又通行《安吳論書》本二卷,上卷即與翠琅軒館本論書部分同,下卷為《書譜》辨誤,刪定《書譜》、“十七帖疏證”、“鄧石如傳”及題跋雜著。
藝舟雙楫,文藝教育讀物。清包世臣撰。六卷。前四卷論文,評論古人作法,抒發己見,錄己作書、序、碑傳等文。後兩卷為書法理論著作,闡述學書經驗與心得,論述漢代以來書法用筆源流,以及為《書譜》辨誤等。前後合編,故為“雙楫”。抑帖揚碑,對清中葉以後的書風變革頗有影響。有《翠琅玕館叢書》、《藝術叢書》、《芋園叢書》、《藝林名著叢刊》本等。一時稱為包體。他對自己的書法極其自負。自言“廿六而後學,四十而後知。”、之奇,
“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以為“右軍第一人”。然而他的書法作品並非如自詡的那樣不可一世,他的草書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過他的《小草詩冊》卻很有特色,確有集碑貼於一人之感。
包世臣的書法稱不上是第一流的,但他留給後人的書法論著卻是第一流的。所著《藝舟雙楫》是一部倡導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學思想的經典之一。另有《清朝書品》、《安吳四種》等著作。
《藝舟雙輯》,不分卷,為包世臣《安吳四種》之一。因包括作文、作書兩藝,故名之曰《藝舟雙輯》。《翠琅軒館叢書》本分作六卷,前四卷論文,後兩卷論書。又通行《安吳論書》本二卷,上卷即與翠琅軒館本論書部分同,下卷為《書譜》辨誤,刪定《書譜》、“十七帖疏證”、“鄧石如傳”及題跋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