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
御史臺是監察機構,自秦漢以來,歷代都設此機構,掌監察之事。西漢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稱御史府。後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稱司空),御史之長由其副職御史中丞擔任。
中丞原在殿中蘭臺辦事,為御史之長後仍留臺中,因而稱其官署為御史臺。歷代沿襲,並有憲臺、蘭臺的別稱。唐高宗時曾以憲臺為正式名稱。武則天時一度改名肅政臺。元在御史臺以外,尚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及陝西諸道行御史臺。
明初亦設御史臺,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都察院,御史臺之名遂廢。 唐代在中央設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構,至唐高宗時改名為憲臺,武后臨朝,又改為肅政臺。
唐中宗時,又改為左右御史臺。唐代中央監察機構不同於前代的是,在御史臺之下設立三院,即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分立,相互牽制,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善嚴密的中央監察機制。
其中,臺院是御史臺的基本構成部分,有侍御史四人,行權物件主要是中央各級官員,並可以參加審判機構的案件審理。
察院與臺院相輔,主要權力是負責巡按和監察地方各級行政官員、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派遣官員分十七道巡察地方州縣。唐玄宗時,增改全國為十五道監察區,監察和糾彈地方官吏。
官署名
御史臺是監察機構,自秦漢以來,歷代都設此機構,掌監察之事。西漢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稱御史府。後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稱司空),御史之長由其副職御史中丞擔任。
中丞原在殿中蘭臺辦事,為御史之長後仍留臺中,因而稱其官署為御史臺。歷代沿襲,並有憲臺、蘭臺的別稱。唐高宗時曾以憲臺為正式名稱。武則天時一度改名肅政臺。元在御史臺以外,尚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及陝西諸道行御史臺。
明初亦設御史臺,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都察院,御史臺之名遂廢。 唐代在中央設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構,至唐高宗時改名為憲臺,武后臨朝,又改為肅政臺。
唐中宗時,又改為左右御史臺。唐代中央監察機構不同於前代的是,在御史臺之下設立三院,即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分立,相互牽制,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善嚴密的中央監察機制。
唐代中央監察系統高度完備的標誌其中,臺院是御史臺的基本構成部分,有侍御史四人,行權物件主要是中央各級官員,並可以參加審判機構的案件審理。
察院與臺院相輔,主要權力是負責巡按和監察地方各級行政官員、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派遣官員分十七道巡察地方州縣。唐玄宗時,增改全國為十五道監察區,監察和糾彈地方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