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樂魏泱
-
2 # 歷史笑春風
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的著名戰役。為了爭奪上黨地區,秦軍和趙軍進行了一場大決戰。在戰爭初期,秦軍由王齕率領,進攻上黨。上黨的南韓守軍不堪一擊,紛紛逃亡。
趙國派廉頗救援上黨,並安撫上黨吏民,收編散兵。在和秦軍的交鋒中,廉頗屢戰屢敗,被迫築壘死守。在防禦戰中,又連打敗仗,被奪去多個營壘。廉頗又多築營壘,才阻止了秦軍的攻擊,雙方轉入防禦。
在此後,迫於各種壓力急於決戰的趙王,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秦軍也換上了白起。最終,白起包圍全殲了趙軍,俘虜了四十萬趙軍。
在《史記》上是這樣說的:
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這裡,白起的理由是,這些趙軍裡面有很多上黨的軍民,這些軍民是因為不想當秦國的順民,才投奔趙軍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屬於死硬的反秦分子。這些人對於秦國來說,是不能留下的。
而趙軍反覆這句話也有文章。何謂反覆?降而復叛謂之反覆。在歷史上沒有見反覆的具體事例,但是,白起既然拿這個作為理由,那麼就說明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
再者,在《戰國策中山策》裡記載,秦王和白起說道,當時國虛民飢。這說明長平之戰對秦國造成了消耗巨大。糧食問題也成為一個困擾秦國的問題。
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白起急於趁長平之戰勝利之機,趕快打下邯鄲,滅了趙國。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的軍隊可以遂行收編趙軍俘虜,教育感化的工作。因此,對於成為他勝利道路上的累贅,他把這四十萬俘虜一殺了之。
我們經過分析,白起基於四個原因,殘殺了四十萬趙軍俘虜。1、這些俘虜中有大量的南韓逃亡軍民,這些軍民是堅定的反抗秦國統治的死硬分子。2、趙軍曾經出現過降而復叛的反覆事件。3、秦國糧食短缺,不想供應俘虜糧食。4、白起急於滅趙,沒有時間收編消化這些俘虜。
對於白起,我的評價是,這個人能征善戰,料敵如神,戰無不勝,而且戰必求全殲敵人。但是,這個人殺戮無度,過於殘忍。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的大決戰,都已經傾盡兩國所有。40萬趙軍投降了,秦國沒那麼多糧食給他們吃,不殺就得放回去,那仗就白打了,所以這些降卒必須死。白起只是為秦王背鍋了而已,換誰都會殺,因為是秦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