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浪潮持續發威,私校招生岌岌可危;年金改革箭在弦上,更加速高等教育人才進不來、走得快,使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快速弱化;臺灣聯合報曾針對全省公私立大專校院進行調查,超過七成大學校長表示憂心“如果高等教育政策維持現況、無法鬆綁,臺灣高等教育將只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
2005年新的大學法公佈後,教育部開始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等競爭型計劃,來引領高教發展。然而,競爭型計劃造成各種評鑑文書作業不斷增生,校務評鑑、系所評鑑、教學評鑑、填不完的報表,弄得大學人仰馬翻;為了迎合計劃的指標,也造成大學同質性趨高,難以發展出真正的特色。眼看著各國致力高教發展,以及國際人才的激烈競逐,臺灣的大學校長們均盼望早日“高教自由化”,而臺灣當局卻力主“高教公共化”。
臺灣高等教育正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攻堅時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臺灣高教能如各大學校長所期盼的那樣,早日“高教自由化”,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少子化浪潮持續發威,私校招生岌岌可危;年金改革箭在弦上,更加速高等教育人才進不來、走得快,使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快速弱化;臺灣聯合報曾針對全省公私立大專校院進行調查,超過七成大學校長表示憂心“如果高等教育政策維持現況、無法鬆綁,臺灣高等教育將只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
臺灣當前的高等教育形勢險峻,早在24年前推動教改的初始,就已埋下伏筆。1994年410教改行動標舉的四大改革訴求之一,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的主張,重點放在公立學校校數的普及,但未料到少子化帶來的招生荒。2005年新的大學法公佈後,教育部開始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等競爭型計劃,來引領高教發展。然而,競爭型計劃造成各種評鑑文書作業不斷增生,校務評鑑、系所評鑑、教學評鑑、填不完的報表,弄得大學人仰馬翻;為了迎合計劃的指標,也造成大學同質性趨高,難以發展出真正的特色。眼看著各國致力高教發展,以及國際人才的激烈競逐,臺灣的大學校長們均盼望早日“高教自由化”,而臺灣當局卻力主“高教公共化”。
另一方面,臺灣高等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不少問題,諸如大學太多、教授待遇偏低、國際化程度不足等問題。在近十年的發展中,不少學校希望採取措施,解決此類問題,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但從大學排名榜就能看出一二,雖然佔據大學排名榜前十位的還是以國立大學為主,但不少私立學校急起直追。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全臺最佳大學前五名依序為臺大、成大、清大、交大及陽明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在本次調查中排名第6,成績不俗。其中,臺北醫大、長庚大學是唯二挺進前十名的私立大學,表現亮眼。11名至30名中,公立大學僅進榜八所,其餘皆為私立大學。其中,排名第17的逢甲大學,是表現最好的綜合型私立大學,超越國立中正大學及臺北大學。臺灣高等教育正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攻堅時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臺灣高教能如各大學校長所期盼的那樣,早日“高教自由化”,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