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突然想看老電影了,就有網友給我推薦了這部《小城之春》,看完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懂,希望有人能夠解讀一下,謝謝大家了。
4
回覆列表
  • 1 # 有劇姐

    在八十年代之前,鮮有電影人和電影史研究者人提到《小城之春》。儘管導演費穆在中國電影史上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他這部講述兩對男女情感糾葛頗為文藝的劇情片卻在很長時間裡一直被塵封在中國電影史某個孤寂的角落。

    本片最值得稱道的是景深運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乎都是揭示著四人關係的鏡頭。比如,在志忱剛住在禮言家時,有一場妹妹見志忱的戲,費穆用一個鏡頭簡潔利落地說清楚了四人關係:妹妹站在後景處愉快地看著志忱唱歌,志忱也在後景處看著她,但時不時會回頭望向前景處的玉紋,玉紋為禮言準備藥,左移,玉紋給禮言拿藥,此時只有夫婦二人,右移,鏡頭裡再次只有前後景的三人,志忱心不在焉,妹妹繼續看著他唱歌,玉紋也低頭,攝影機再動掃過四人,在這個一鏡到底的場景裡,四人的關係,情感狀態和憂愁的思緒被很好地體現出來。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玉者,潔也。“無紋不成玉”,是為玉紋。不僅寄託著費穆對女主角的喜愛,也象徵著女主角內心動盪猛烈撞擊後終歸於平靜,定格為美麗的花紋。

    禮言,詩書禮易春秋,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這個男子,有中國式文人的特質,隱忍大度,病弱自苦。廢園,他攀著樹枝,靜默地哭泣,頗有種自哀的意味。

  • 2 # 影動隨動

    小城之春。

    這部作品盡顯中國古典小說似的內斂。我在這部1948年的電影中看到了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的氛圍。不過,小城之春幾乎更勝一籌,其幾人間的扭捏花樣年華很好的拍出了泥潭般的糾結,但小城之春在神態方面極具中國古代詩詞的造詣,這是其它國家地區電影所沒有的,是一個國家、時代獨一無二的含蓄。

    時代的灰塵感給作品加了分,小城之春被捧上了中國電影史的神壇。但看電影、聽音樂或者看書這種事是很私人化的,對自己誠實一點沒啥大不了。你可以在裝扮、外交甚至為人上做作,可不能在精神上騙自己。小城給我的感受就是工整的古典敘事或者會讓人感到老套,但作品中的視聽體驗是完美的契合——其嚴正的旁白、專有文化中欲言又止還略顯客套的對話與古詩般的寫意。這種詩意的以景物擬情的方式可不說指詩本身,其它詩可不行,無論你是不是抒情還是形式上的正確,那必須是古代中國特有的詩,是根文化。像那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雲想衣裳花想容…… 有些作品就是拿給時間和自家的文化來剪輯、打磨的,不是厚古薄今而是該引以自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五十的人了,還是很努力去打拼,但是自己內心已經“佛系”,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