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薄荷味的薄荷糖123456

    歷史有他的巧然性,也有他的必然性!有句話叫大勢所趨,所以歷史的趨向是改變單個人和部分人是難以撼動歷史結果的!

  • 2 # 明月奴

    這個假設的意義何在?這個假設在說明什麼呢?蜀國具備逐鹿中原的實力,只是統帥選錯了人嗎?蜀國成立的時候魏國吳國都有十多年的根基了,這時候三國鼎立的割據已經基本形成,而且中原不是諸侯林立而是曹魏一統,中原沒有權力真空時期了。三國中其實蜀國最弱,一是地域狹小,二是立足不穩,經營時間不長。

    蜀國為什麼北伐,這是一個應該探討的問題。蜀國北伐的目的當然有統一中原的野心,可是蜀國北伐也是求生存的一種手段。名字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心裡明白如果不這樣做蜀國君臣會日間貪圖享樂,我們看看歷史有幾個不是創國之君統一天下,所以換一個人也許就不會北伐了,其實諸葛亮六出祁山蜀國內部是有反對聲音的,但是屈服於諸葛丞相的權威,以至於前線與後勤老出狀況。

    就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具有可操作性,那麼曹魏本身的戰術反應能力我想是優於蜀國的。關鍵是與子午谷奇謀配合的戰略戰術甚少,孤軍深入,雖說是團結一心,但是攻人之國不義,曹魏人心已定,哪有那麼容易。這讓我想起當年秦國將領李信帥二十萬將士滅楚的故事。雖然在於蜀國的戰爭中好像是敗多勝少,實際上蜀國的戰略戰術魏國已經摸得十分清楚了,只是諸葛亮向來謹慎周全所以能屢屢小勝。

    再說吳蜀聯盟這一塊,假如北伐成功指日可待,吳國會坐視蜀國做大嗎,如果蜀國做大吳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吳國也許會來個“圍蜀救魏”,任何一方打破平衡都會令其他方感到恐懼。這讓我想起郭嘉對付袁譚兄弟的策略,攻則相親,緩則相伐。所以等待,加強本國建設才是生存之道。

  • 3 # 亢龍吒

    諸葛亮實在缺乏戰略統合力。

    穿越吧! 在天下三分大局初定之下:

    讓有能力有民望穩當不穩當的幾員大將!趙雲,魏延,王平,張飛每人各引兵五百。派往魏,吳深處,關鍵節點要地周邊自行發展。

    就是成不了氣候也攪的兩國大亂。

    就不怕他們成了氣候,自立為王。

    就不怕魏曹滅斷蜀道,居漢中之地,控蜀國地政經,扶阿斗放戰,訓劉氏之子孫。固漢川之經濟。居中若定,天下大亂何不讓吳魏更亂?

    其次:必斷兩國之根本。就是斷其左右大才者。文,武兩手皆用之!陰,陽之道並用之!

    僅此兩道,孔明胸量不夠,皆未敢取。用人有疑,疑人還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照片的好賴與燈光的價錢,有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