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柔柔春風1

    這是個內涵很深的問題。它涉及到文學創作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涉及到作家的世界觀及其作品的社會效益。

    實際上,現實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絕對自由”。為什麼?

    那是因為:人(包括作家)都是現實世界的人。現實世界的人,首先是有國家屬性的,即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確定的國家,具備國籍身份。其次是有政治屬性。指的是主張或擁護什麼樣的政治綱領、思想理念和政治制度。再次是有階級屬性。表現在人都處於一定階級地位(待遇)中生活。

    沒有人能超越國界、超越政治思想理念及其制度、超越階級地位而活在空中。正是因為人(作家)客觀必然地具備這三方面屬性(特性),所以其思想認識和行為(包括創作行為)也必然要受這些特性的支配和制約。換言之,其思想行為自覺不覺得地被打上了這些持性的烙印。

    於是,依據人的社會屬性我們可以判定和清楚看出:有些脫離客觀實際的糊塗思想觀念沒有存在基礎,是站不住腳的。譬如有人提出所謂的“普世價值”,認為有超越國界的“人權、自由、民主、個性解放”等,就完全沒有客觀存在條件(基礎),而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政治屬性和國家屬性緊密連線、不可分割。現實世界中,具體特定的國家便有具體特定的政治制度及其思想理念、運作方式(權力架構)。國家、政治,對個人來說,聽起來很懸很遠,其實是每個個體生命存在的根本基礎,也是個人精神意識產生成長的“土壤”。離開國家及其政治的個人“獨立精神思想”是不存在的。

    再說階級特性(屬性)。社會的人(作家)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其思想意識、立場觀點就必然反映或代表著一定階級群體的見解、要求和利益;沒有超階級的愛,也沒有超階級的恨。魯迅先生曾經在論述階級觀念時寫道:“煤油大王哪知道北京拾煤碴老太婆的辛酸!災區的饑民大約總不會去種蘭花”。開國領袖毛澤東說:“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價級的烙印”。作家從事文學創作、塑造人物形象、說話寫文章,無不代表著一定的階級集團的立場觀點和利益,超越階級利益訴求也是沒有的。

    通過以上探討可知,“絕對自由”是沒有的、不存在的。既然如此,那麼“文學創作”就應該有“社會(教導)責任”的擔當。怎麼樣的擔當呢?通常公認的擔當內容有:愛國(熱愛自己的祖國),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弘揚正能量和優良的社會道德風尚,揚善懲惡;熱愛勞動人民,歌頌讚美勞動,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和諧友愛。總之,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為工農兵服務。作家要立足現實、胸懷長遠,要謳歌真善美、批判假惡醜。文學創作應起到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和鼓舞群眾的作用。(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 2 # 88何明遠

    文學創作應當有它的自由和風格,象大地百花一樣爭奇鬥豔,形成一種不拘一格繁榮的景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文學(文化)的波瀾:現代化生產和先進科技工業化發展的歷程。文學是社會現實中產生自由奔放的文化英姿,它與社會的落後或發達都息息相關,它與社會的落迫或繁華心心相印。文學的獨立不拘是它的生命力,若給它定性誠如社會教育職責,或者什麼絕對自由,就會束縛文學自由發揮的手腳,而給它什麼絕對自由,就會象洪水猛獸泛爛成災。

    文學應該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任何只為名利,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文學作品,最終都將被社會所湮滅和掏汰。一個富有責任心的作家詩人,他們的文學作品都自覺或不自覺的靠攏道德良知的陣地,溶進國家社會患難與共的情懷。而那些絕對自由的文痞,都是狗盜雞鳴的嘴臉,買國求榮的秦檜。就象網上的大學樑教授和作家方方,背後拿到日本美國的好處,對生養自己的祖中國人民進行辱沒和醜化。這讓我想起魯迅的詩句: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體給人民做牛馬,人民永遠記住他。

    文學要有它的清新的環境和溼潤肥沃的土壤,它在Sunny雨露下才茁壯成長。那些條條框框會消磨它的銳氣和光芒,而給予它無條件絕對自由,又會讓它沾滿銅臭或是致命砒霜。文學自由應當在品德的召喚中奔放,而不是在敗壞的自由中歌唱。

    文學的血液應該來自於祖國的心房,而不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褥期42天從135斤掉到110斤,不影響母乳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