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而後世能得到這個諡號的都是文天祥,張蒼水這樣的千古忠臣。

17
回覆列表
  • 1 # 坐著看你胡說

    張俊初始對岳飛是有提攜的,作為岳飛上級,他對岳飛初時並無成見,只是兩人也沒太多交往,但後來岳飛的耿直行事風格讓他對岳飛心懷不滿。張俊算不上是抗金名將,但他比岳飛懂得官場為官之道,懂得揣摩上級和老大的心思。在得知宋高宗並不想迎回徽、欽二帝,沒心收復失地還都汴京,自然就脫離了主戰派。看到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甚得高宗之心,就向秦檜靠攏。尤其是知道高宗欲拿岳飛、韓世忠等手握重兵的主戰派開刀,張俊徹底投靠秦檜門下。順理成章地,在構陷岳飛時,曾是岳飛同僚、上級的張俊就發揮了重大作用,也因此讓張俊自己千百年來跪在岳飛墓前遭後人唾罵。

    古代臣子亡故,由官方按其生前所為給個諡號,這諡號是經皇帝首肯的。張俊得此名不符實的諡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多說一句,諡號是皇家給臣子死後的榮耀,那必然摻雜皇帝的個人情感。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後,諡號武穆,武,英勇,穆,嚴肅,就不給“忠”字,可見其中情感的微妙。

  • 2 # 白龍赤子

    首先,我要擺明自己的立場,張俊雖名為"抗金名將",但通過他做的各種事兒可以看出,他不配擁有這個稱呼,也不配有“忠烈”這樣的諡號。他比起岳飛、吳玠吳璘兄弟真是有辱“抗金名將”這四個字,至於其中的緣由,請看以下分解:

    張俊簡介

    張俊,生活於北宋末南宋初年,他在南宋初年擁有極大的權力,官至宰相。早年經歷豐富,《宋史》說他“起於群盜”,曾參加征伐南方少數民族的戰役、平定盜賊李太、“抗金”等活動。南渡以後,張俊與秦檜走的越來越近,開始謀劃陷害岳飛的陰謀。在金人南下以後,張俊極力主張與金人講和,《宋史》記載道:“俊力贊和議,與秦檜意合,言無不從。”,說他對秦檜言聽計從,兩人的所有觀點幾乎都保持一致,開始了對岳飛的攻擊。

    張俊家族因為張俊一人的努力,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其兒子有張天琦、張子厚、張子顏、張子正和張子仁,這五個人在當時都是非富即貴。我覺得正是張俊這些兒子的原因,才會讓張俊死後被賜予“忠烈”的諡號,因為他們都是南宋王朝的高階官員,在朝政上有一定的影響。封建社會歸根到底是一個人情社會,他們會發動自己的關係網為張浚取得一個好名聲,這是易如反掌的事兒。

    說起張俊,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這個人在早年的時候做了一點兒事情,但也只是一小點兒。當初金人南下的時候,由著名的將領金兀朮領導,此人差不多是當時金朝第一猛將,擁有著豐富的作戰經歷,打過各種型別的仗,在金人中間有著良好的威望。此時金人南下後,宋高宗對張俊說:朕沒有你,那麼誰肯率先提議早登帝位;你沒有朕,那麼將會前功盡棄,以後將沒有翻身的機會。

    高宗說了這樣的話,張俊決定博一博,雖然後面的戰績很不突出,但也還算有點的兒功勞,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金人南下的步伐。

    所以,在張俊死後,他的後代們將這些事蹟放大後,張俊得到了“忠烈”的諡號。

    “忠烈”的諡號是賜予為正義而犧牲的人,從這一點上來看,張俊的條件根本就不符合。但是人家生了一群好兒子,有的是省部級的大員,肯定會為其父爭取一個好的名聲,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在張俊家族有雄厚實力的背景下,張俊早年的一些戰鬥經歷被無限的放大,達到了與岳飛、韓世忠等人平起平坐的地步,真是歷史的悲哀啊!

  • 3 # 狼行千里aa1970

    張俊(公元1086--1154), 陝西鳳翔府成紀人(經過後人考證為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字伯英。岳飛冤案首惡元凶之一(秦檜、張俊、万俟卨、王氏)。

    今天的問題是講述張俊的諡號為何是“忠烈”,那就需先放開他與秦檜奸黨合流構陷岳飛的惡行先不談。

    張俊能有如此高的死後殊榮,跟他的資歷和功勳是密不可分的,這廝不但有明州首戰金軍之功(南宋立國第一戰,名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首,實際上是個敗仗,張俊跟金軍扛了幾天,半夜不辭而別---跑了),還有擁立高宗之功、拱衛行都臨安(南宋的都城還是汴京,臨安是行都)之功。

    史載張俊此人自幼“好騎射,負才氣,起於諸盜。年十六,為三陽弓箭手。

    欽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紹興間,與金人戰,屢立奇功。曾討江淮,平苗劉,破李成,皆著勞績。紹興十一年拜樞密使。知朝廷欲罷兵,首請納所統兵,力贊議和。秦檜盡罷諸將兵權付俊。歲餘無去志,檜使江邈論罷之。

    累封廣、益國公,進封清河郡王,拜太師。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併為南宋四大名將。然岳飛冤獄,俊獨助檜成其事,為世所鄙,卒諡忠烈”。~~《宋史-張俊傳》

    《諡法表》:”危身奉上曰忠 ”,張俊的資格是很老的,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就作為名將种師中(水滸傳中的小種經略相公)的部將支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种師中兵敗殉國後,張俊率所部數百人突圍南逃。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即位後,張俊即任御營前軍統制,成為高階武官。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迫高宗趙構遜位。

    張俊得知,隨即率部八千多人與禮部侍郎、同節制軍馬張浚(張浚本為文臣,卻經常帶兵打仗,雖有志報國,軍事能力卻是稀爛,富平大敗、孝宗北伐大敗都是他的責任)星夜疾馳前往平定叛亂,是最早的平叛軍隊,僅此一功就夠他吃喝一輩子的。

    這年十月,金軍大舉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張俊一路護衛保護宋高宗逃跑。

    因此張俊更加得到宋高宗的寵信,成為重臣,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度,成為當時南宋最主要的統兵將領。

    實際上張俊的抗金意念並不十分堅定,在激烈的戰事中間,他也有很嚴重的避戰情緒,即使與金軍做戰,他也是躲在後頭的統帥部裡,美其名曰“持重”。劉光世跑的太誇張了,不然逃跑將軍妥妥的落在他頭上。

    而部將取得的戰功,最後都統統算到了他的頭上(前邊宋史所說大破李成,主要是岳飛的功勞,就算在他身上了)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至四年(1130年)期間,入侵江南的金軍雖然追得宋高宗逃到了海上喝海風,,但卻遭到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這期間,岳飛作為受張俊節制的將領,迅速成長為抗金名將。

    建炎四年(公元1130,秦檜就是在此期間潛回的)四月,岳飛收復建康,大破金軍,實現了四年前老將种師道的“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

    於是張俊相當欣賞能打仗還不搶功的岳飛,曾經專門跟岳飛做過一次長談,並且在報功的時候,多次把岳飛報在前面。

    當時江淮地區盜賊蜂起,張俊在淮寧征討杜用,

    在鎮江討伐趙萬、郭青,在杭州征討陳通,

    在蘭溪征討蔣和尚等,“民亂叛匪”都被他一一平定。

    為高宗安穩的坐在臨安的龍椅上再添“不世之功”,(這可是數十萬無辜百姓的頭顱換來的)

    紹興五年(公元1135,徽宗就是這年死的),偽齊劉麟入寇,張俊與楊沂中合兵拒於泗州。

    紹興六年,張俊為崇信、奉寧軍節度使。大破劉麟犯濠、壽的十餘萬大軍。拜少保,加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

    紹興七年,改淮南西路宣撫使。

    紹興八年,皇帝賜俊“安民靖難功臣”,拜少傅。

    紹興十一年,張俊遣王德與楊存中、劉琦會兵,敗金人於柘皋,

    這一仗有必要再講一下,這仗其實是個大敗仗,又稱淮西之戰。

    此戰前期金人退卻是有計劃的設伏,楊沂中三萬皇家衛隊基本全軍覆沒,張俊矇騙高宗和岳飛說前線無敵無糧,把前來支援的岳飛隔離在戰場之外,岳飛為了軍糧疲於奔命,楊沂中中伏後不可收拾,張俊才向岳飛劉錡呼救,劉錡頭也不回就回了廬州(今安徽合肥),岳飛趕到戰場金軍已經退走,之後張俊推卸戰敗責任,夥同秦檜奸黨故意顛倒了高宗十五道御札的時間順序,把責任推在了岳飛頭上,岳飛冤案後,張俊兒子買通史官將不利張俊的史籍偷出銷燬,本來就讓秦檜狗父子篡改的不成體統的史籍更是雪上加霜。

    打了敗仗的張俊此後官拜樞密正使。

    到此為止,張俊“輝煌”的戰績結束,以後主動投入秦檜奸黨陣營,成為了主和派的干將。

    南宋抗金戰場上最有影響力的是張俊、岳飛、韓世忠、吳玠、楊存中(即楊沂中)、劉光世、劉錡等人,

    嶽、韓、吳意氣相投,劉光世庸碌不能服眾,唯有張俊既是宿將元老,又具備有貪位橫暴、好色糜財的弱點,並且楊存中、王德等其也是惟命是從,奸黨對他很是青睞。

    秦檜(獨相、掌控中書門下大權,張俊的投奔讓樞密院也納入奸黨旗下,此時的高宗基本被架空)令諸將退兵以便與金人乞和,張俊揣摩透了宋高宗議和的心思,首先退回淮南予以積極響應。

    張俊不但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製造岳飛冤獄,深得宋高宗寵信的他擁有了諸將都不能比的榮華富貴,即便是被罷了官,最後還是壽終正寢,諡號“忠烈”,如此小人得志,實則國家民族之殤!

    最後交代一下,很多人都知道岳飛的諡號是“武穆”,其實岳飛最終的諡號是“忠武”,跟張俊韓世忠是並駕齊驅的☺️☺️☺️

  • 4 # 歷史江湖

    張俊是南宋初年大將,也是南宋著名的奸臣,他這樣的人能得到“忠烈”諡號,其實也不奇怪。

    原因之一:張俊雖然人品卑劣,但並非一無是處的庸才,他的軍事才能和戰功,也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此後,紹興五年的“泗州之戰”、紹興六年“藕塘之戰”、紹興八年“亳州之戰”、紹興十一年“柘皋之戰”中,張俊都作為主力參戰,為了保衛南宋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張俊的軍事才能和戰績,綜合而言,實際上並不遜色於岳飛。

    原因之二:張俊與宋高宗關係密切,是宋高宗的嫡系心腹。

    “靖康之變”後,宋朝群龍無首,政治嗅覺敏銳的張俊,率先提出擁立康王趙構登基的方案:“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對趙構順利登基起到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立下擁戴之功,從此被宋高宗趙構視為“自己人”。

    兵變發生時,張俊駐兵吳江。聞聽宋高宗趙構遇險,張俊立即帶領8000人馬星夜馳援,奔赴應天府,成為南宋諸將帥中第一個趕到應天府的武將,他的到來極大震懾了苗傅、劉正彥,並在隨後的平叛之戰中表現出色,成為營救宋高宗脫險的頭號功臣,宋高宗更加對他感激不盡,視為心腹股肱。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的“明受之變”中,張俊的表現也令宋高宗十分滿意。當時趙構駐蹕應天府,寵信御營都統制、樞密使王淵、宦官康履等人。掌握禁軍的御前扈從統制苗傅、劉正彥與王淵、康履不睦,進而對宋高宗不滿,於是利用手中控制的部隊發起兵變,囚禁宋高宗,逼迫其退位。

    兵變發生時,張俊駐兵吳江。聞聽宋高宗趙構遇險,張俊立即帶領8000人馬星夜馳援,奔赴應天府,成為南宋諸將帥中第一個趕到應天府的武將,他的到來極大震懾了苗傅、劉正彥,並在隨後的平叛之戰中表現出色,成為營救宋高宗脫險的頭號功臣,宋高宗更加對他感激不盡,視為心腹股肱。

    原因之三:張俊為人貪財好利,表現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也使得宋高宗對他非常放心。

    岳飛胸懷磊落志趣高潔,與士卒同甘共苦,從來不追求奢華享受,反而使得宋高宗疑慮重重,懷疑岳飛有意邀買人心,志不在小。張俊正好相反,廣置良田美宅,耽於飲酒作樂,甘於做一個富家翁,宋高宗這樣的心胸狹隘之輩反而對他青睞有加。

    張俊曾經屢立戰功,又摸準了宋高宗的脈,凡是順著皇帝的脾氣來,趙構自然對他非常滿意,於是才會刻意對張俊優禮有加,張俊死後被授予“忠烈”這樣級別的諡號也就毫不奇怪了。

  • 5 # 潘多拉效應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朮廢除對宋和議,親統大軍攻打南宋。岳飛奉命揮師北伐以抵禦金兵,北方許多州縣的民間抗金力量也紛紛揭竿響應宋軍。岳飛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至朱仙鎮(開封西南四十五里),至此,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朮盤踞的東京開封已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包圍網,正當克服中原近在眼前之時,宋高宗與秦檜卻決定與完顏兀朮議和,並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岳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隨後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解除兵權。岳飛父子更是不久後就被秦檜等人誣陷下獄,並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成為千年以來的一大冤案。而在誣陷岳飛的奸臣中,還有一位曾和他並肩作戰,一同抗擊金兵的將領,他就是之後投靠秦檜而成為鉅富的張俊。

      張俊,字伯英,今甘肅省天水市人,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張俊十六歲時充當弓箭手,此後徵南蠻,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戰功,授武功大夫。趙構即位後,張俊因擁戴有功被封為御營司前軍統制,成為了越構的親信。後因平定“苗劉兵變”有功升領節度使。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今浙江寧波)之戰中,張俊率部殊死抗擊,斃敵數千人,使宋軍士氣大振。紹興四年(1134年)十月,金人又至,舉朝震恐,張俊力主抗擊:“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偽齊發兵三十萬大舉侵宋,張俊率部夾擊其眾,偽齊軍大敗,此役後,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此後數年,張俊與韓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窺江而渡,為南宋爭得了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紹興十年(1140年),金兵又犯,岳飛、劉錡、韓世忠、張俊奮勇爭先,大敗金兵。但趙構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復疆土,得而復失。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趙構收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兵權,為了重獲皇帝的信任,張俊選擇依附秦檜,誣陷岳飛謀反,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岳飛冤獄。紹興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諸將都不能比。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張俊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追封循王。後諡號“忠烈”,宋高宗為其送葬。張俊極得高宗恩寵,靠貪婪和他佔據的巨大財富而聞名於世。還大肆兼併土地,佔有了鉅額田產,成為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佔田遍天下,而家積鉅萬”。

      據記載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存疑,待考),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上。還通過巧取豪奪,佔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張俊在世時,家裡的銀子堆積如山,為了防止被偷,張俊命人將那些銀子鑄成一千兩(五十公斤)一個的大銀球,名叫“沒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們,全都拿它們沒辦法。張俊是陷害岳飛的一個主要人物,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嶽王廟前,就有與岳飛被殺有關的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等四人跪像,這四人千年以來都遭受世人唾棄。

  • 6 # 超級視野

    位列中興四大名臣

    張俊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在國家蒙難的時候,康王趙構南渡,舉起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旗號。張俊首倡義兵,前來投奔,對於皇帝趙構來講,張俊是有擁立之功的,這在古代王朝裡是最大的功勞,沒有之一。

    在明州之戰中,張俊率領士卒,奮勇抵抗,給金人當頭一棒。這場戰鬥中,張俊所部斃敵數千人,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對宋朝來說意義卻非常重大。因為自金人南下,所向披靡,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抵抗。但這一仗大挫金人銳氣,宋軍士氣得到提升,是抗金的第一場勝利。接下來由張俊主導的藕塘之戰,以及張俊間接參與的柘皋之戰,都被列為“中興十三處戰功”,可見張俊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

    背黑鍋的需要

    英明神武的張俊,一直是看著皇帝的眼色行事的。他感覺到了皇帝對帶兵將領不放心,就主動第一個交出了兵權;他覺察到了皇帝想要對金主和,就主動投靠了主和賣國的秦檜。

    至於兼併土地,搜刮民財,一方面可能是他本身貪婪,另一方面也許是做給皇帝看的自汙行為,意思是我張俊沒別的嗜好,就是好貪點便宜,不想做人間的聖人,不會威脅到您的帝位,皇帝也樂的見這麼一個張俊。至於為什麼給他“忠烈”的諡號?我趙構糊塗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我都認為是忠貞愛國的,至於陷害忠良什麼的?找他們去吧,我頂多算一昏君。

  • 7 # 流江兒

    張俊雖是中興四將之一,但他和岳飛有許多不同:

    一,張俊像政客多過像將軍,張俊和岳飛最大的不同就是岳飛是忠於國,而張俊則是忠於君;張俊在趙構登基為帝上是有擁立從龍之功的,可以說與趙構在根本利益上完全統一。所以趙構要弄死岳飛張俊安能不竊喜?畢竟在現實面前,利益要勝過一切!

    二,張俊投機取巧站在了秦檜的一條線上,從思想上與之前有很大的轉變,自然行動上就會體現出來。而要從秦檜手裡取的更大的利益,就必然需要“投名狀”,陷害岳飛恰恰是最合適的“投名狀”。有了頂頭上級秦檜的“信任”,張俊自然官運亨通了!再加上還有趙構這個“後臺”,張俊得到“忠烈”諡號就理所當然了!

    三、岳飛雖然是張俊提攜起來的,但是看到岳飛一天天升的那麼快,簡直快要威脅到自己,張俊就坐不住了,這才對岳飛出手。這件事情上,趙構和秦檜肯定與張俊串通一氣,許諾了給張俊好處!黑暗的政治交易背地裡已然達成!

    四、張俊岳飛本就不是一路人,張俊是一個投機取巧、貪財好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堅守自己的本心呢?而岳飛提倡“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這無疑是要斷張俊的財路,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張俊在這種心理下,打擊陷害岳飛合乎他的利益!

    至於千古忠臣一說,在皇帝趙構眼裡,張俊一直追隨自己,擁立自己上位稱帝,朝事上處處和自己能想到一起,能按自己的意圖辦事,這就是個好下屬啊!好下屬怎麼能不是忠臣呢?忠臣當然要褒啊!於是“忠烈”自然就產生了!這並不矛盾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讓人覺得更為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