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既不像語數英那樣“全民關注”,也不像體音美那樣“妙趣橫生”,它一難被重視,二難受歡迎(我這些話都是實話實說),課下也不宜佔用學生過多的時間。為此我千方百計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想方設法向課堂要成效,向45分鐘要質量。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堅持用好“三字經”,努力教活歷史課。(順便說一下,這裡的三字經不是小學生背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我自己摸索的教學三個環節主要指匯入新、退幕後、點撥奇。)
下面,我談一些自己的實踐感受,不到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匯入新,匯入要先聲奪人--令學生聞之一振
說句實在話,歷史是一門副科,對學生來說,重要性比不上語數英、數理化,加上長期的死記硬背,使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科厭煩而且輕視,又經常在下午上課,同學們在課堂上精神不振,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如何調動學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始終保持濃郁的求知慾望,關鍵在教師的匯入。
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善於創設問題,要利用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利用問題產生強大的氣場,使學生受到震撼,躍躍欲試凝神聚力在歷史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如何巧妙創設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我以為,一定要深入研習教材,找出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提出的問題儘可能新奇而出乎意料,要注意問題的深度和獨創性,儘可能收到石破天驚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三國鼎立》時,首先提問:“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暫時的倒退?在講授《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時,有意打破課本原有的編排順序,果斷採用倒敘法由果追因,先從秦朝的統一著手提問:“秦國在諸候爭霸中獲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直接匯入商鞅變法,然後再提問為什麼這麼多變法集中出現在春秋戰國?這些問題都新穎奇特又出乎意料,這樣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整堂課都保持了濃郁的求知慾望,這樣就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二退幕後,要退居幕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傳統歷史課經常是老師講學生聽,同學們參與意識不強,課堂氣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引導者。要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教師要從傳統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要不再侷限於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發現問題並解決
歷史課既不像語數英那樣“全民關注”,也不像體音美那樣“妙趣橫生”,它一難被重視,二難受歡迎(我這些話都是實話實說),課下也不宜佔用學生過多的時間。為此我千方百計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想方設法向課堂要成效,向45分鐘要質量。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堅持用好“三字經”,努力教活歷史課。(順便說一下,這裡的三字經不是小學生背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我自己摸索的教學三個環節主要指匯入新、退幕後、點撥奇。)
下面,我談一些自己的實踐感受,不到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匯入新,匯入要先聲奪人--令學生聞之一振
說句實在話,歷史是一門副科,對學生來說,重要性比不上語數英、數理化,加上長期的死記硬背,使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科厭煩而且輕視,又經常在下午上課,同學們在課堂上精神不振,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如何調動學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始終保持濃郁的求知慾望,關鍵在教師的匯入。
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善於創設問題,要利用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利用問題產生強大的氣場,使學生受到震撼,躍躍欲試凝神聚力在歷史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如何巧妙創設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我以為,一定要深入研習教材,找出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提出的問題儘可能新奇而出乎意料,要注意問題的深度和獨創性,儘可能收到石破天驚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三國鼎立》時,首先提問:“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暫時的倒退?在講授《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時,有意打破課本原有的編排順序,果斷採用倒敘法由果追因,先從秦朝的統一著手提問:“秦國在諸候爭霸中獲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直接匯入商鞅變法,然後再提問為什麼這麼多變法集中出現在春秋戰國?這些問題都新穎奇特又出乎意料,這樣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整堂課都保持了濃郁的求知慾望,這樣就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二退幕後,要退居幕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傳統歷史課經常是老師講學生聽,同學們參與意識不強,課堂氣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引導者。要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教師要從傳統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要不再侷限於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發現問題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