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虎

    不管是現在社會的人還是歷史上科學家、文學家喪子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是悲哀的。面對生活,我們都是渺小的,有血有肉的靈魂。坦白講,面對“喪子”的沉痛,誰又能逃過生活的囹圄,輕描淡寫的將其遺忘。生活或許就是如此,一邊負重而行,一邊深情以對,無論生死,從來都很近,從來都不遠。 所以,就“喪子”的痛楚,結合生命、人生等宏大的氛圍,進行一次抽離性的抄檢。以此反觀生活,明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畢竟,比起死亡,活著或許更重要。華人的傳統中,喪子被視為“大不幸”。言外之意是,自己還活著,子女們怎麼能死去呢?於是,絕大多數“中老年人”在遭遇子女夭折後,都會陷入長久的悲痛之中,難以自拔。那麼問題就來了,難道年輕父母喪子就不心痛嗎?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依照慣常的認知來看,因年輕父母因與子女相處的時間較短,即便悲傷也不會持續太久。另外,從人類“生命時鐘”的尺度來看,一般而言,子女到青壯年以後夭折,父母就比較難以接受。畢竟,都已成年,失去肯定難以接受。

    這種付諸精力卻落空的感受,在具體的事情上也有同感,何況對於生命的突然消逝,肯定會造成打擊。但是,作為活著的人而言,一定不要太執念,否則死亡就成為一把尖刀,除卻帶走死去的人,同時也將活著的人割傷。 中老年喪子的“社會現實”,誰來養老?

    目前來看,子女養老依舊是一種“主流形式”。所以,對於中老年喪子而言,最大的問題是養老怎麼辦?雖然,在喪子的短期內,不該這麼考慮問題,但是就長遠的生計問題,似乎這又是必須面對的社會現實。

    於此,在悲痛的底色裡,也隱藏著些許擔憂。這種擔憂體現在生活的近處,就是“放不下”和“強執念”,認為兒子很不幸,認為自己很不幸。可這些悲痛的追問,終將不解決問題。生活依舊需要前行,比起兒子的生死,活著的中老年人更害怕未來。

    這種擔憂是本能的,我們不需要回避,它與道德無關,更與良心無關。我們甚至可以確切的承認,每個人所表現出的所有悲傷和痛苦,都是一種自我治癒。要不然,憋在心裡不釋放,總會憋出病來,成為行屍走肉。

    所以歷史上的科學家、文學家喪子之後,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定要儘快的從悲傷裡走出來。過去的就過去了,人是活在未來的。這世界上最無奈的事情,就是時間不會停止,生命終將衰老。活著就要必須面對一切,要承認這是必經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新英雄血港開膛手派克天賦符文怎麼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