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帝國作為華夏正源生成的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同樣也是一個撲朔迷離的的帝國,緣何二世而崩?秦朝軍隊的實力,如何客觀去評價?

16
回覆列表
  • 1 # 聲析山河

    接下來詳細的介紹一下春秋戰國時期和秦軍的軍事體系。

    《周禮·考工記·廬人》中說,步兵使用的酋矛長“一常零四尺”,戰車兵使用的夷矛長“三尋”。周代“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因此酋矛長度為二十尺,夷矛則長達二十四尺。根據聞人軍教授的意見,《考工記》中的齊尺長度在19.5釐米至20釐米之間。因此曾有人論證說,戰國時期的步兵用矛長達4米,而戰車兵用矛則長達4.8米。這樣的長度已經大大超過了古希臘傳統重步兵使用的長矛的長度,和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5米超長矛長度相當,僅次於繼業者戰爭時期的6米超長矛。

    但是,考古發現卻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1978年發掘的戰國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前後)出土了四十九支長矛和其他幾十支長柄兵器,儲存相對完好。其中最長的長矛連柄4.36米長,但大部分長柄的長度在3米或以下。在其他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長矛,全長在2—4米之間,以3米左右長度的最為常見。而《考工記》中的酋矛和夷矛,卻從未在考古發現中得到證實。

    至於秦兵馬俑中發現的矛頭有說法認為秦軍中有長達6~7米的超長矛,但那個成兩段狀的遺物是否為一根柲柄,抑或是旗杆都尚存爭議。

    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長矛矛頭

    而雖然在兵馬俑中出土的長矛矛頭不少,但是矛杆卻沒有完整的遺存。在其他長槍類武器中,儲存較為完好的幾支鈹,連鈹頭在內全長大約在3.6米到3.8米之間。對於秦軍中是否存在過使用6—7米長的超長矛的方陣這一問題,仍然存在爭議。

    其實秦軍作戰體系中真正倚重的武器和戰術是白刃衝鋒。根據一號坑的出土情況來看,步兵主戰兵器為將近4米長的鈹和3米長的戟。鈹是一種春秋到漢代所特有的長兵,其形制類似一把短劍插到柲柄當中。鈹又叫作錟,其刃長25釐米左右,是六面的扁體,前銳後寬,刃口直線前收為鋒,極具殺傷力。

    配合“強弩在前,錟戈在後”的記述來看,秦軍步兵的核心打擊手段是強弩掩護下,陣列步兵所發動的長鈹衝鋒。這正與兵馬俑一號坑的兵源構成和武器配備相對應。一號俑坑,由前鋒、本陣、兩翼和後衛構成。前鋒為三橫排、每排六十八人,共二百零四人,其中三人帶甲,二百零一人輕裝。這二百零四人大部分為弓弩兵,但還夾雜少量持戟士兵。前鋒士兵之後,是由三十八列縱隊組成的戰車與步兵本陣,其中有少量使用弓弩與劍戟的輕裝戰士,絕大部分都是手持鈹戟的重灌戰士。在方陣兩翼各是一百七十人的單列警戒部隊,其中一百三十五人重灌,三十五人輕裝。方陣後衛也為三橫排、每排六十八人,共二百零四人,但是全員重灌著甲。兩翼和後衛都是大部分手持弓弩,少部分持劍戟。總體而言,方陣中,重灌步兵的比例要佔到72.7%。這種佈局符合中國傳統的“前輕後重”兵力佈局,以及“陣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的理論,即列陣要緊密,遇敵進攻時則攻不破;前鋒要疏鬆,向敵進攻時便於戰鬥。

    結合方陣中秦軍重灌步兵比例佔到70%,秦軍披甲率約為百分之70%。

    除了長兵器以外,坑中還出土了大量長劍,主要裝備於弓箭手。這表明秦軍弓箭手在戰鬥中也要介入肉搏,保護方陣。

    然後是爭議巨大的秦弩。

    弓弩的拉力,中國古人習慣稱之為“弓力”、“弩力”,即拉滿弓或弩所需之力。中國古代檢測弓弩的強度,一直採取懸垂重物的方法,即將弓倒掛,在弓上懸垂重物,直至弓張滿為止,然後稱量出重物的重量,這便是張弓所需之力。

    漢代用來衡量“弓力”、“弩力”的單位是石。石作為重量單位時,一石等於四鈞,一鈞為三十斤。根據出土文物顯示,漢代一斤大約250克,只有現代一市斤的一半,因此漢代一石大約相當於30公斤。

    根據簡牘和刻字骨籤的顯示,當時漢代弩共有十八個等級。從一石到十五石,還有二十石、三十石、四十石。一般來說一到十石的弩都是單兵弩。一石和兩石的弩是僅靠手臂就能拉開的臂張弩,三石以上的屬於強弩,需要用腳或腰部幫助上弦的蹶張弩和腰引弩。十石到十二石弩也有單兵弩,這種弩被稱為“大黃”,不過這種單兵最強弩,需要最強壯的戰士才能拉開。再往上就是需要絞車來張弦的弩炮了。

    關於漢代弩的射程,在西北漢簡中能夠見到七條材料(“□”為文物缺字):力五石二十九斤射百八十步力四石四十二斤射百八十五步□□□□□□□射百一十六步力四石□□□□射二百□□□□□□□□□□射百五十步五石具弩射百二十步三石具弩射百二十步。

    遺址出土的刻字骨籤所記載的弩都是強弩,因此射程都在三百步以上。

    步是中國古代常用的距離單位,一般是一個成年男子兩跨步的距離,即“兩跨為一步”。漢代規定一步為六尺,換算成現代單位大約為1.4米。由此可見,一石和兩石的普通弩有效射程在150米左右,三石到六石的強弩有效射程在170米到270米之間。

    秦弩無郭,拉力必在六石漢弩之下但是蹶張,拉力必在二石擎張弩之上。

    我們假設秦弩拉力三石,根據物理學原理,推力減半,射程減四分之一。六石漢弩射程200步,漢制一步六尺,一尺23釐米。六石漢弩射程270米。三石秦弩射程200米。同時,漢代居延漢簡記載,三石弩,射程125步,合今制172米。綜上,我們得出結論,秦弩射程接近200米。

    總之,經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到真實的秦帝國秦軍的形象。

    他們在保證機動性的前提下,擁有良好的防護,在重視使用遠端弓弩打擊的同時,他們更敢於白刃格鬥,善於以長鈹發動凶猛突擊。

    根據對《史記》記載的統計,自商鞅變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一百零九年間,秦國同山東六國大戰六十五次,全勝五十八次,斬首一百二十九萬級,拔城百四十七座,略地十四郡!因此山東六國對秦軍的評語則最為簡練、貼切:“虎狼!”

  • 2 # 中外趣聞雜談

    六國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

    (六國軍隊士氣低落,不敢於與秦軍作戰,都說我願意為國家去死,結果一上戰場就跑。)

    秦國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沒見過敵人,聽說打仗了?好啊!那都是軍功啊。往前衝啊!死了不要緊,家裡給撫卹的。)

    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六國的軍隊都得穿戴好盔甲,然後打仗,秦兵扔掉盔甲光著上身跑去打仗,左手拿著人頭右邊夾著俘虜。怕不怕?還是比較猛的。)

    二十級軍功制度,殺人家六國軍隊一個小長官,給你升一級,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人會搶呢?有的,畢竟這麼大利益。怎麼解決?

    禁止私鬥。史書雲:勇於公斗,怯於私鬥。抓著了就是死。畢竟小命要緊,還是自己想辦法殺敵吧。

    還有:軍工,對,就是軍工。每一把秦劍都完美地詮釋了青銅劍長和硬的平衡。普遍80到95公分,因為是量產,保證了供應和標準。每把劍上都有鑄造工匠的名字,出了問題撿回來一看就知道是誰偷工減料,抓到就是死。完善的問責制度保障了士兵手裡的兵器的質量。

  • 3 # 風輕手寫

    秦國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滅六國、秦朝的軍隊殲滅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敵人――秦軍是一支真正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就當時的生產力條件而論,秦軍所取得的軍事上的成功是真正意義上的卓越。其後的朝代、包括世界上其他帝國的軍隊,都遠遠無法跟秦軍相提並論。強大的軍隊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王朝,造就這支強軍的是卓越的政治制度、堅強的民族意識。之所以說三個人造就了秦軍的強大,是指有三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在秦軍的發展壯大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個人物:商秧

      “廢井田、開阡陌”、一句話改寫了歷史,你應該會想到著名的商秧變法。商秧提出的建議併成功運作:把奴隸變成了自由人、把奴隸主變成地主,奴隸不再被鎖起來,可以租地主的地來種、還可以憑藉戰功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軍隊的成功首先是國家政治的成功,商秧變法的政策經秦朝統治者不斷完善,激歷著每一個秦軍士兵將生死置之度外,奮勇殺敵立功,從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軍”。“他們絕對渴望戰爭,他們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無所謂生死……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而且他們善騎射;”

      第二個人物:秦始皇

      秦國的軍隊噎強大到足以讓一個孩子當皇帝。秦始皇是真正的敢想敢幹,敢想、琢磨著怎麼滅六國並八荒,敢幹、一步步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他讓秦國的士兵有仗打,而且能不斷有賞領,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和軍隊統帥。“秦軍紀律森嚴--嚴明可能無法說明。賞罰分明--這一點沒有哪個朝代可以達到秦國的水平,所以他們才會不怕死,所以他們甚至會搶首級”。秦始皇造就了“為戰爭服務的國家機器,500萬人口可以支援60萬軍隊在外常年征戰,秦國從一個小國到一統天下打了500多年的戰爭。這個國家任人唯賢,而且君主對軍隊的控制比它後來的朝代更加有效”。秦始皇的成功還在於他讓自己死後3000年全世界都無法忘記他的名字。

      第三個人物:秦國的一個不知名的工匠

      不知道是不是秦朝發明的弩,但這種改良後的弓箭,具有更遠的射程,更強大的殺傷力。秦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弓片的強度加大了,具有更好的暴發力,需要雙腳登著、雙手用力才能掛上弦;一根更結實的繩子被用作弦,這樣才能承受巨大的衝擊力;箭頭改為三稜的,這樣射出來的洞更大、更具穿透力;這必定是某個工匠的科研成果!使秦軍品擁有了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生產線,保障了這支中國史上最強的弩兵。秦軍在戰鬥中把這種射殺武器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形成了實實在在的戰鬥力。這個工匠的作用絕對不可低估。

      秦軍武器——秦國軍隊的弩厲害到什麼程度?

      提起秦國,其他六國的人都會沒好氣地說一句:虎狼之國。那麼這個國家的軍隊,則可稱為虎狼之師了。的確,秦軍的強大,不需要看別的,只需要知道這是一支曾掃滅六國、北擊匈奴、南滅百越,打遍海內無敵手的軍隊就行了。

      那麼,秦軍的強大,靠的是什麼呢?有君王的意志、將領的果決、士兵的效死、戰術的得當、軍法的嚴苛,等等等等。但在戰場上,直接產生巨大戰鬥力的根本,還是手中的武器。

      秦軍的武器,是極為先進的。那麼,相較同時代的六國,秦軍的武器,有什麼特別呢?本篇專門來談談秦軍的牛逼武器:弩

      為什麼說弩厲害呢?看一個戰例:

      公元前342年,齊國和魏國在馬陵交戰,齊國軍師孫臏在馬陵道兩側埋伏了一萬多名弩手,當魏軍經過時,萬弩齊發,魏軍伏屍盈野。

      一、主體結構

      弩作為那個年代的大殺器,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弩機。弩機是什麼樣的呢?

      那麼,弩的發射原理是怎樣的呢?

      我們將最接近弩弓的軸或軸銷稱為前軸,而將另一個軸稱為後軸。扳機懸垂於機匣之下,放箭時將之向後扳,其旋轉軸當然是後軸。扳機上有一個凸緣,它具有兩個尖頭的搖桿相合,並將之保持於適當的位置(當弩弓張開時);此搖桿是弩機的第二個活動部件,它圍繞前軸轉動。第三個活動部件位於前兩個部件之上;但是與搖桿相合,它類似於我們西方術語中所謂的弦枕(spool或nut)。

      從弩處於待發狀態開始,弦枕的中心平片將弓弦的張力重壓於搖桿的尖頭上,一向後之力作用於扳機,即將搖桿下尖頭釋放並落下,導致弦枕整體下落,齒牙下縮,弩便發射。

      二、操作方法

      瞭解了一些弩的結構,那麼,弩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呢?

      與弓不同,秦弩必須用腳蹬、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專家估計,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弩的殺傷力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種弓。

      三、實戰應用

      前邊提到的齊魏兩國的馬陵之戰,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齊國在馬陵道兩旁,埋伏下一萬多弩手。可見,弩雖然是那個時代的大殺器,但是,密集使用的話,將產生更加恐怖的殺傷效果。

      而作為軍事強國,秦國對弩的使用,似乎更加霸氣。

  • 4 # 潘多拉效應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軍隊實力很弱,那時候最強的是魏國,率先實現了變法。商鞅變法主要是人民要麼種地要麼參軍,商人,貴族等對國家沒有實際作用的人都被制裁了。從這時候起,人民的思想就是要麼種地要麼參軍入伍,所以此時秦國的人民都在為國家軍隊實力做貢獻,實力比其它6國都要強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秦滅6國前,人口約為500萬,軍隊將近100萬。

    但這100萬的軍隊不是常備軍,而是軍農合一的軍隊,也就是閒時耕種,戰時為兵,而且,戰時,也需要有人留守後方,所以,就算是上戰場,也不可能是這100萬人全部上戰場,這個100萬的資料也是根據史書所記載。眾所周知,在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將領虛報軍隊人數,多拿軍餉和傷亡補助的情況存在,在長平之戰中記載,秦國幾乎拿出了傾國之力,基本也就是60萬左右的兵力而已。並且這樣的全部出戰,後備後勤也無法支撐太久。

    秦朝時期,處於以青銅製造冷兵器時代。

    當時秦軍有步兵、騎兵、弓弩兵這三大主力兵種,其中,弩兵具有其他兵種不具備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因此在火藥時代來臨之前,它們也一直是歷代王朝軍隊中的主力軍。

    秦國地處西北,原先是沒有設定水師的。但在進入戰國後,秦國不斷對外擴張,司馬錯率軍拿下巴蜀後,秦國開始大力建設水師,水師在後來的滅楚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秦統一後,對楚國的水師進行了整編,使秦軍擁有了更加強大的水師,這支新的水師被稱為樓船之士。秦軍在平百越時,就曾出動大量水師。

    如果說,最早的實名責任質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可以倒追溯到秦朝。

    物勒工名,以考其誠”——這就是秦朝所推行的獎罰辦法。也就是說,所有生產出來的兵器上,都要刻上製作者的姓名、年代、製作機構以及督造者的姓名,所以,在製造兵器時,所有工匠到監督部門,都必須竭盡全力,否則就是掉腦袋的結局。正因為有這樣高質量的兵器,在當時,是列國中最鋒利和堅固的。

  • 5 # 花非夜

    秦軍被山東六國稱為“虎狼之師”,秦國銳士令各國軍隊聞風喪膽,它橫推六國、北擊匈奴、南滅百越,打遍天下無敵手,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甚至很多人把秦軍列為華夏古代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秦軍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軍功賞爵,士兵悍不畏死

    商鞅變法核心就是軍功賞爵,實行二十等爵制,類似於現代的軍銜制,誰斬殺敵人多,誰的軍功就大,晉升就快。這種制度大大提升了廣大士兵的戰鬥慾望,成為很多底層士卒上升的重要渠道,秦軍將領無不是靠軍功升上來的。

    據《戰國策.韓策》載:

    “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集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我們可以想象,當年山東六國的士兵,在戰場面對虎狼一般視死如歸的秦兵時,是怎樣的顫慄和恐懼。正如《荀子.議兵篇》所說: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2、兵種齊全,武器裝備先進

    秦軍陸軍分為車兵、步兵、騎兵、弓弩兵。其中弓弩兵是秦軍的殺手鐗,相當於現在的戰略部隊。秦弩射程遠、殺傷力大,六國很是忌憚(想象一下電影《英雄》裡面萬箭齊發的震撼場面)。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軍就是用強弓硬弩死死釘住趙軍,使數十萬趙軍無法突圍,趙國主將趙括也被射死,秦軍取得了這場大戰決定性勝利。

    秦軍的武器裝備由國家制備,並實行嚴格的製造制度。所謂“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即所有生產出來的兵器,上面都要刻上製作者的姓名、年代、製作機構以及督造者的姓名,所以在製造兵器時,從工匠到監督者,都必須竭盡全力,否則就要掉腦袋。正是有如此嚴厲的監造機制,才使秦國兵器成為列國中最鋒利和堅固的武器。

    3、戰績赫赫,打遍天下無敵

    商鞅變法之後,秦軍東出,接二連三地與山東六國開戰,鮮有敗績,戰果簡直令人咂舌:

    首先是強悍無比的魏國。魏國是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史書記載,魏軍身穿重灌鎧甲,以強悍聞名,特別是吳起一手訓練的“魏武卒”曾經無敵於天下。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秦軍斬首魏韓聯軍二十四萬,魏國從此衰落。

    第三是民風彪悍的趙國。趙國位於北方,由於長期與遊牧民族作戰,趙人民風剽悍,趙國的胡服騎射,驍勇善戰。但是在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之戰,消滅了整整四十五萬趙軍精銳,趙國元氣大傷。

    總結:秦軍的強大之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強大,商秧變法把秦國打造成一臺為戰爭服務的國家機器,秦國以區區500萬人口支援60萬軍隊常年在外征戰,全民鬥志昂揚,將領果敢決絕,士兵奮勇殺敵,“虎狼之師”名副其實。

  • 6 # 雅雅的時光

    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階級產生。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而秦朝經過商鞅變法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發展傾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要說明秦朝的變法制度。同時, 也大大的加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這一點從秦朝軍隊配備的武器就可以看出,因為秦朝的法律制度嚴格,所以工匠在製造兵器的時候,都嚴格按照程式流程打造的沒有絲毫偷工減料。並且每把武器都會刻著工匠的名字,一旦士兵在打仗過程中發現兵器的不正常損毀就可以通過兵器上工匠的名字找到工匠本人並施以懲罰。由此,士兵們手中的武器,其質量程度就遠超其他諸侯國。即使現在在我們已經挖掘出的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和2號坑,就曾出土了一批秦朝時期的箭頭和青銅劍。雖說有生鏽但是其鋒利程度依舊不可小覷,根據專家的檢測,即使剛剛出土的秦朝青銅劍,也能輕而易舉地將髮絲劃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秦朝憑藉武器這一點,在戰場上就是一大優勢。

  • 7 # 趙胖君扎西達瓦

    如何評價秦朝的軍隊實力,我覺得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軍事裝備:按照兵馬俑出土文物來看,秦朝的軍事裝備種類完備,規格統一,質量上成。甚至2000年後兵馬俑出土時還有儲存完好的武器面世,並且沒有鏽蝕。著名的秦弩,已經開始安裝望山(瞄準器),射出的弩箭為三稜形,這就將風阻影響降到最低,而且制式統一,呈流水線作業產品。劍、戈、矛等主要武器,大量使用的青銅器,秦朝也掌握了銅和錫的黃金比例,達到了青銅器製造的巔峰水平。同時也出現了鐵器,說明秦朝的武器製造能力是當時各國中一流水平。後期統一戰爭中,還發明製造了各種攻城器械,並且建立了專業的工兵兵種,專門來設計、製造、訓練和使用這些器械。可以說秦朝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來說是具有最高水平的。

    2、軍功制度:這裡不得不提商鞅,商鞅變法裡軍功制度是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制度,不光提升了軍隊作戰能力,而且開闢了升級通道,只要有軍功,便可以升級甚至封爵。這樣就使秦軍源源不斷地從軍隊中發掘人才,使用人才,而且這些軍事人才是真正懂兵事,懂戰事的高階軍事人才。統一戰爭中秦朝名將輩出,都是實打實從戰爭中打出來的將領,雖有側重,但都能獨當一面。至於秦朝士兵在戰爭中瘋狂到什麼程度,我想六中國人都清楚,有多麼可怕。秦朝的士兵更清楚,因為帶領他們的將軍就是他們的榜樣。

    3、後勤保障:這一條我覺得是最重要的。首先,秦滅巴蜀、修都江堰,順勢開鄭國渠,使成都平原、渭水兩岸變成巨大糧倉。秦朝滅國,動輒發動幾十萬人的戰爭,沒糧是不可為的。其次,國強民富,地理上有潼關、函谷關阻隔,秦地受戰火影響較小,因此能夠保障戰爭供給。如長平之戰,秦甚至動用了三個郡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線。這是其他六國不可比擬的。就是後世歷朝也少有養得起這麼多軍隊,打得起這樣大戰的政權。

    4、秦朝政策的一貫性:秦自獻公河西大敗,痛定思痛,奮起強國,至始皇帝統一六國,其強國、東出、一統的政策沒有改變,歷代秦王,除武王舉鼎略痴蠻,孝文王在位時間太短外,文治武功均屬上成,商鞅後張儀、魏冉、範睢、呂不韋、李斯也大都是治國理政能臣。王位爭奪雖有波折但大多順利進行。長平之戰獲勝後六國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5、最後說說戰爭本身:長平之戰,趙出兵45萬,全軍覆沒。秦出兵25萬;滅韓、趙動用30萬軍隊;滅燕,動用20萬軍隊;滅楚動用60萬軍隊。其一,秦國總兵力近百萬,數量多到恐怖;其二,數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沒有相當強悍的綜合指揮能力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後秦苻堅淝水之戰可見,不是人多一定贏的;其三,秦王知人善任,絕對放權,指揮靈活通暢;

    綜上所述,秦朝軍隊實力是超強的表現,不光體現在滅國戰爭之上,秦朝軍隊的實力之強,體現在秦國富強的強烈信念和實踐上。還是那句老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流不幹,死戰不休.......

    壯哉,大秦!

  • 8 # 愛鏟史的貓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被中原地區視為蠻人的秦國一舉掃滅東方六國,結束了戰國七雄爭霸的局面。秦王贏政成為中國第一個統一朝代的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這一場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除去秦始皇及其手下的謀略之外,更大的依靠就是秦國的軍隊,這支被六國稱為虎狼之師的軍隊,才是秦國稱霸天下的關鍵原因。那麼這支虎狼之師到底有多厲害呢?

    要知道古代軍隊打仗可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武器,什麼槍呀炮的,在戰國時期可都還沒有。那時候軍隊打仗全靠士兵們奮勇衝殺,配合弓箭戰馬等,才能取得勝利,那麼秦國軍隊是否都具備這些?

    秦朝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習俗的宗室世襲世祿制度瓦解,獎勵軍功讓士兵們勇者向前,而連坐法則讓士兵不敢退卻。

    秦孝公時期,法家代表商鞅來到秦國,開始他的變法。這次變法使秦國擺脫積弊,成為一臺開動的戰爭機器。商鞅變法從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其中一條極為重要,那就是獎勵軍功,戰士們在戰場上每斬殺一個敵人首級便可以獎勵軍功一級。這條法律政策一發布,秦國的士兵立馬就不一樣了。要知道在這個政令之前,一個士兵再勇猛殺敵,他的功勞也是宗室軍官的。現在商鞅法制頒佈之後就不一樣了,普通士兵只要奮勇殺敵就可以上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虎狼之師初見雛形。

    另外一條政令也很關鍵,那就是連坐法。如果說獎勵軍功是激勵了士兵衝殺,那麼連坐法就是讓士兵不敢退後當逃兵。秦法規定,戰場上的士兵如果沒有將軍政令擅自後退,就是逃兵。逃兵的下場在歷朝歷代都會收到軍法處置,可是秦朝的連坐法則是連坐家族親戚,就是一個人當了逃兵那麼他家族都要遭殃,所以秦國軍隊沒有逃兵,只能向前。

    光有一往無前的士兵不行,要想贏得戰爭勝利一定還要有好的武器和健壯的戰馬,而這兩個,秦國都不缺。

    要說古代戰場殺傷力最強的不是戰士手上明晃晃的刀,而是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能飛來的箭弩。在沒有槍炮的古代戰場,靠什麼遠端殺傷敵人,那一定是強有力的箭弩。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冶鐵工業大肆發展,秦國軍隊可以說全部配備了鐵兵器,還組成令天下諸國懼怕的箭隊。

    除了箭隊之外,左右古代戰場的還有戰馬。位處陝西的秦國,自商鞅之後,大肆養育戰馬,這些戰馬裝配到軍隊,那就是精良的騎士了。

    在裝備精良的軍隊都需要優良的將領來率領,否則就是散沙一盤,而秦國不缺優秀的將領。

    秦國軍隊具體有多少不知道,可是卻有百萬虎狼之師的稱號,他們五人一伍,十人一什,逐級建陣,到達千人的方陣。這樣的軍隊陣型,可以靈活作戰。而這支軍隊需要的,就是優秀的將領了。

    秦國初期的將領都是很優秀的,比如長平之戰中坑殺敵人四十萬的白起,一戰成名。

    有了這些,秦國軍隊,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師。

    秦軍方陣

    結語

    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靠的不僅是他本人的雄才大略,最重要的是秦國那支裝備精良,人數達百萬的虎狼之師。正是這支不退卻始終向前的軍隊,踏碎了六國的城牆,一統天下。

  • 9 # 9527凌凌風

    先回答一下秦朝時的軍隊實力

    1.武器裝備。秦朝軍隊裝備有大量先進的遠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情況表明,不論步兵、騎兵或車兵,都裝備有大量的弓、弩、箭。戰車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時“亦備有弓箭”.這些情況說明,弓、弩、箭是秦軍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秦軍每逢接戰,必先弓弩萬箭齊發,令敵軍損失慘重。

    2.軍功制度,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將士有多瘋狗不用再言了,每個人只盼著打仗,除了讀書,只有軍功,能讓底層人通往上層,而那個時候的知識有多難獲得,可以說軍功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六國畏秦如畏虎。

    3.名將雲集。秦軍能夠有強大戰鬥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秦國培育出了諸多的戰國名將,比如司馬錯、白起、魏冉、甘茂、蒙驁、王翦、蒙武、蒙恬、蒙毅、王賁、李信、樗裡疾、王齕、章邯等等,在這些虎狼戰將帶領下的虎狼之師,起戰鬥力強悍也是理所應該。所以在士氣好,武器厲害,又有諸多名將的指揮下秦朝軍隊的戰鬥力是當時六國中最強的。

    至於二世兒亡是由於始皇帝暴斃後,二世根本就沒有領導力,一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思國事,把權利都給了趙高,導致民怨沸騰,本來秦朝律法嚴厲,秦法苛暴,舉世聞名,這就使他失去了民心。導致百姓揭竿而起,這都是與秦法的苛暴有關。六國勢力尚存。在當時六國的後人遺老還想著復國,百姓心中也存著故國。陳勝吳廣借用扶蘇的名號爭取民心起義,項羽直接就是楚國後裔,韓信是南韓人,張良也是南韓人,總想著復國,這都表明,六國的實力還是存在的。在這些牛人的打擊下,秦二世軍心民心皆無,敗亡就理所應當了。

  • 10 # 風雲雷火電

    秦朝軍隊到底有多強大

    秦朝軍隊厲害還是唐朝?還是其他那個朝代?

    唐代無論是武器 鎧甲 戰術較之於秦朝領先了太多, 唐代的士兵 每人至少三件武器, 弓弩人手一把 ,火力是秦漢時期的3到5倍 戰國七雄中 ,秦國真正的對手只是趙國,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 趙國軍事實力很強。 又有趙奢 廉頗 李牧這些名將壓陣 ,六國能抗秦的只有他一家。 長平之戰趙國40W的主力被殲滅之後 ,天下大事就搞定了。

    我覺得中國 ,古代軍隊最強勢的是明代。 原因很簡單 ,裝備先進, 火器發達, 打仗的方式接近近現代, 首先是大炮進行火力壓制 ,之後騎兵衝鋒 ,再之後步兵撿人頭。 最好的例子就是萬曆時期的抗倭援朝 4W明軍面對20W日軍 就是依靠強大的火力才能夠取勝。

    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強了。或者說,是當時最強的了。

    一方面是傑 出的將領,大秦有很多名將,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裡,我們都知道一些。

    一方面訓練水平也不錯,最高的要求甚至在魏武卒之上。

    一方面就是變法的成果了,以軍功來得爵位,故而人人敢戰 ,人人願戰。

    至於裝備 ,屈原有“帶長劍兮挾秦弓”的詩句,可見秦的弓弩有名。在秦滅韓之後,得到了充足礦產的秦,裝備更上一層樓。

    秦出土文物中的設計很高超,規格很標準。上面銘記有工匠名字,可以溯源,保證武器質量。

    秦關中地區適合養馬,這也保證了秦軍騎兵的大量裝備,這也是強於六國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嘴脣經常乾裂紅腫是脾胃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