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6
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華夏衣冠、漢衣冠、漢裝、華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圖片

    1、結構特點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

    2、交領右衽

    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領”。兩條直線的交叉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對稱性,表現出獨特的中性魅力,代表著一個人的公正性。如果漢服表現出天人合一,則交領代表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3、褒衣廣袖

    4、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期的西方服飾相比,中國服飾在人性上具有無可爭辯的優勢。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來抑制女性的身體發育時,寬廣的中國服裝已經意識到了讓身體隨意伸展的特點。

    4、繫帶隱扣

    正常來說,漢服不用釦子。即便有,也會“藏而不露”,一般用帶子打個結繫住衣服。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實用又美觀。

    5、紋飾配件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整個服裝體系融合了紡織、蠟染、纈草、刺繡等中國文化的優秀工藝和美學。它繼承了30多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美麗中國、穿衣服國家和禮儀國家的美譽,彰顯出了漢服的端莊儒雅。

  • 2 # 帝子降兮

    漢服形制分為五種:

    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北韓、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先說齊胸襦裙,短上襦加及胸長裙。現在在有關唐朝的電視劇裡經常能看見這類齊胸襦裙。領子的樣式,也有三種:對襟直領、交領、袒領等。齊胸襦裙最適合豐滿的身材穿,身材纖細的很難撐起胸前的胸帶。

    對襟襦裙。顧名思義就是對襟領的齊腰襦裙。穿著對襟襦裙,上襦內必須要搭配一條抹胸。這個款式非常適合身材瘦削的,腰線較高,整個人看起來會產生腿長“2米8”的錯覺。

    深衣制

    “深衣”制,上下相連,“被體深邃”,才被成為“深衣”。深衣制將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一個上下連裳的整體。

    直裾、曲裾、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都屬於深衣制漢服。這種漢服男女均可穿,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是一款非常實用的服飾。在古代,它是君主、百官以及士人的常服。

    直裾深衣,下襬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衣裳制

    又稱“上衣下裳”制,就是上下分離的片裝式服飾。不管是襦裙還是襖裙,齊腰還是齊胸,交領或是對襟,只要分體式都是“上衣下裳”制。

    古話有說“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互交錯。在古代,這種“上衣下裳”制的冕服和玄端,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

    褙子也可以看作是袍服制的一種,尤其是宋明時期盛行的女長褙子

    襦袴制

    襦袴制也屬於上衣下裳制,和襦裙制相似,只是下身穿袴[kù]代替裙子。袴,腿衣。襦袴制多用於士兵和勞動者。

  • 3 # 那鴻

    漢服一些基本款式特徵介紹

    一.衣裳制:

    (一)基本特點:衣裳制是漢服形制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下裳兩部分組成。

    (二)衣裳制款式:

    1. 大禮服(如玄端冕服):大禮服一直都是衣裳制,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改變,一直是以周製為標準,按照不同的用途等級用不同的配飾花紋。

    ●現代使用場合:主要用於祭祀等重大禮儀場合。

    2. 襦裙:女性常服

    襦裙又可根據腰線的位置分為:

    (1)齊胸襦裙(裙子束在胸上,有對襟也有交領的上襦,盛行於唐代)

    (2)高腰襦裙(裙子束在腰上胸下,流行於隋唐五代)

    (3)齊腰襦裙(襦裙的基本款式,各朝各代都有)

    根據領子的款式分為:

    (1)交領襦裙

    (2)對襟襦裙(內穿訶子,配上對襟的上襦,流行於唐五代)

    還有一種襦在外穿法的襦裙,流行於宋明,宋朝流行的襦外穿法就是把一般的襦裙上襦放在外,而明朝流行的襦在外穿法,則有更多特點(琵琶袖,有小袖緣,也有沒袖緣的,斜交領,領子加白色護領),雖然襖這個詞就是襦的意思,但是現在為了區別襦在裙內的穿法,普遍把襦在外的穿法稱為襖裙。

    ●現代使用場合:踏青、逛街、傳統節日等都可穿著。

    3.男性在穿外衣氅衣的時候也可在裡面穿上衣下裳的服制。

    ●現代使用場合:因為氅衣袖子不小,可以當作小禮服使用。

    二. 深衣制:

    (一) 基本特點:深衣制是衣裳制的發展,上下分裁再在腰部縫合,也有對衣裳制繼承的意思在裡面。

    ( 二) 深衣制款式:深衣按衣襟繞襟與否分為直裾、曲裾。

    (1) 曲裾深衣:流行於漢代,分單繞、雙繞,除了一般的繞襟款式外,還分魚尾、燕尾。魚尾是加大繞襟下面的緣邊,緣邊看起來像魚尾巴。燕尾則是旁邊和前面長,後面短,看起來像燕子的尾巴。

    (2) 直裾深衣:直裾的運用廣於曲裾,跨越的朝代僅次於衣裳制。直裾也有魚尾直裾,和曲裾原理一樣。

    (3) 朱子深衣:朱子深衣則是指根據朱熹的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直領(沒有續衽,所以類似對襟)而穿為交領,裳幅皆梯形。朱子的影響很大,日韓都是在朱子制度的基礎上製作的,或嚴格執行,或加上續衽。明朝則提出了更多解釋方案。

    ●現代使用場合:屬於小禮服,在需要正式著裝時可以穿著,如參加宴會等。

    三. 通裁製:

    (一)基本特點:通裁製是在深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不再上下分開剪裁,而是採用上下通裁的方法,背之中縫直通到下面,所以稱為直裰,也稱直身,流行於宋明,屬於男裝常服。

    (二)款式辨析:《明宮史》中記載:“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綴本等補聖上有大紅直身袍凡遇大事若過司房或秉筆私自下直房始穿此凡見尊長則不穿其色止有天青黒綠玄青不敢做大紅者或亦開擺加襯衣而束本等帶者。”

    從上面可以看出直身是加外擺,也有不加擺裡面穿襯衣的。加內擺的是道袍(定陵道袍),因為宋明兩代士人喜歡穿道服,所以道袍不是隻有道士能穿。

    (三)直身款式:宋明兩代的直身在袖子、交領上也存在區別,宋為直方袖,而明朝多了琵琶袖,後期又出現了斜交領(左襟比右襟系得高,y的腳會更往上,更保暖)。

    ●現代使用場合:男性常服,同襦裙用法差不多。

    四. 外衣:包括褙子、氅衣和半臂

    (一)褙子:主要為直領,兩側開衩,胸前用繫帶或金屬扣固定,流行於宋明,一般為女子穿著。褙子的長度一種是到腳面,還有一種則是到膝蓋。有窄袖、廣袖、方直袖。內可搭配襦裙、訶子等。

    ●現代使用場合:禮儀場合可搭配大袖褙子,平時可搭配窄袖褙子。

    (二)氅衣:男裝,一般搭配衣裳制或直身道袍。有兩邊開衩的也有不開衩的,胸前有繫帶固定,因為流行於士大夫間,所以袖子都比較寬大,一般為方直袖。《明宮史》中記載:“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氅衣是宋明流行於士大夫間的對道教鶴氅改良的一種外衣形式,鶴氅原是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後來道家在道服上繡上鶴也稱作鶴氅,宋明士大夫流行穿道服,把原來沒有袖子的道服鶴氅改成了有袖子的氅衣。

    ●現代使用場合:一般性禮儀場合均可使用。

    (三)半臂:流行於秦漢、隋唐、明朝的一種外衣形式,三個時期的半臂略有區別,男女都可穿,有直領、交領,也有貫頭形式的,袖子長度只到上臂,稱為半臂。女子:對襟直領半臂分兩種,一種是短衣,一般到腰部,搭配襦裙,半臂放在裙外穿著,流行於隋唐;一種是長衣,一般到膝蓋,不開衩,配深衣穿著,流行於秦漢。交領、貫頭半臂一般束在裙內搭配襦裙穿著。男子:男子的直領半臂是長衣,一般搭配深衣穿著,流行於秦漢。男子的交領、貫頭短半臂則一般搭配褲子穿著,天熱可直接貼身穿。還有一種有擺的類似於直身道袍的半臂流行於明朝。

    ●現代使用場合:作為常服使用。

    五. 衣褲制:

    一般是為了方便而把下裳改為褲子的穿法,上襦放在褲子外面,或用腰帶繫住。

    ●現代使用場合:適合運動時穿著。

    六. 圓領袍服:

    這個比較特殊,所以單獨講。

    圓領袍服盛行於隋唐,一般認為是胡服,屬於男裝,唐朝女官也可穿著。因唐朝將圓領袍服定為公服,並且一直沿用到明朝,圓領到明朝已經作為官服融入到漢族婚禮中。各個時期的圓領也略有區別。

    ●現代使用場合:窄袖可以作為常服使用。

    七. 襯衣:

    1.中衣中裙2.中衣中褲3.中單。

    ●現代使用場合:

    中衣中褲中裙一般是穿衣裳制或衣褲制的時候穿

    中單則是穿長衣的時候穿,如深衣、直身。

    八. 兒童漢服:

    兒童在成童(成童就是少年)前(13-15歲),只能穿衣裳制或衣褲制,不能穿長衣。

    成童後方可穿長衣,古時候成年則需要束髮(男女相同)

    九. 袖子:

    漢服袖子展開蓋住手掌一半,合攏則蓋住整個手。

    漢服的袖子多種多樣,基本分為廣袖、垂胡袖、方直袖、窄袖、琵琶袖五種。

    (一) 廣袖:一般用於禮服,分平時用廣袖和表演用廣袖

    1. 平時用的廣袖一般在腰帶旁開口,和方直袖的開口位置相同,然後向下延伸到不同尺寸需要的大小,廣袖內測呈弧形封口,外側開口,接袖一般接在廣袖上。

    2. 表演用廣袖一般為舞者穿著,一般在窄袖的位置開口,然後向外拐一個彎再向下,一般接袖在小袖子上。

    3. 同和服振袖的區別:振袖是內側開口,外側封口,弧度在外測,類似廣袖的倒裝,振袖的長度不管伸直合攏都在手腕上,袖子接在肩部。

    (二)垂胡袖:流行於漢代,一般用於曲裾深衣或直裾深衣,是廣袖的收袂加上小袖緣,袖子

    比較對稱,根據廣袖的大小,垂胡也會有大小。

    (三)方直袖:是在腰帶旁開口,水平向外延伸,呈長方形。

    (四)窄袖:是在除了頭部的上半身一半處開口,水平向外延伸,呈細長方形。

    (五)琵琶袖:流行於明代,由明太祖發明的一種袖子,內窄慢慢向外擴大,像一把琵琶,袖口呈弧形、封口,可加白色小袖緣可不加。

    十.腰帶:主要分寬頻和細帶

    (一)細帶用途廣泛,一般衣裳制、衣褲制、深衣制、直身都可用。

    (二)寬頻則是楚國流行的腰帶樣式,一般用於直裾深衣或曲裾深衣。

    (三)還有個類似寬頻的腰部裝飾物叫抱腰,用細帶固定,出現於魏晉南北朝,之後一直零星存在,比如韓熙載夜宴圖中就出現此物。

  • 4 # 古風時光機

    漢服:別名漢衣冠 漢裝 華服

    基本特點:交領、右衽、繫帶

    基本形制: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按照歷史的演變,出現不同型別的漢服,總體分為晉制、唐制、宋制、明制,有齊腰襦裙、齊胸衫裙、交領襦裙、襖裙等。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形制長短領形服名上著無袖衣/短袖衣直領半臂、裲襠、比甲短衣交領、圓領襦、短襖、衫子、裋褐長衣交領右衽袿衣、襜褕、曲裾袍、絳紗袍、深衣、朱子深衣、道袍、直裰、大襖直領對襟褙子、披風、鶴氅圓領/盤領圓領袍、帽衫、涼衫、皁衫、襴衫、蜀衫下著袴、袴褶、帷裳、裙、馬面裙、襴裙、褌、犢鼻褌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複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閒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

    漢服的款式以交領(兼有圓領、直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繫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而交領有衽是貫穿始終的靈魂所在。漢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採用平面裁剪。沒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於覆蓋人體的最小需要,所以無論是秦漢的大袖衣還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長遠遠長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著後寬到及地。不同時期,也有袖肥窄小的,便於勞動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一部電視劇,有沒有新版比老版拍的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