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你被歲月溫柔相待
-
2 # 琳在我心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安全感是不斷髮展的,主要建立於嬰幼兒期(0—3歲),是安全感建立的敏感期。由嬰幼兒與主要看護者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決定的,如果看護者能給予嬰幼兒積極、正向、有效的反應回饋,能夠探索到嬰幼兒真正的需求並給予滿足,這樣嬰幼兒會感覺世界對我的愛、接納和支援。期間由於這是一對一的關係,又經常被稱為二人關係。二人關係不一定要完美,但要象溫妮科特所說的“足夠好”。“足夠好”的看護者是給與寶寶平凡的愛和奉獻的媽媽。足夠好的養育能夠保證給與兒童的關心和愛不會過度,也不會缺失。建立了牢固的二人關係的兒童確實是幸運的,他們有了有利於未來生涯的內在基礎。他們通常會感到自己擁有被愛的能力,感到人們會關懷他們、理解他們,並且認為就算生氣也不會摧毀對他們的愛。這樣就會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從而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成年後安全感的缺失往往是嬰兒期間沒有發展出足夠的安全感,成年後彌補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首先,我們要時刻自我覺察,探索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未被滿足的需要是什麼?求而不得的是什麼?當你覺察到這些需求,你會發現是否被滿足已經不重要啦。其次,安全感是深層次的自我接納,只有內心充滿能量才能讓我們能夠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而不是依靠、控制環境和他人來獲得安全感。
都是走在修行的路上,心靈的愉悅與通透更能讓我們智慧理智的面對人生!
怎麼樣才能有安全感?
答:安全感是在嬰幼兒時期得到合理照顧後自然而然生成的,缺乏安全感的人大多都是在原生家庭有缺失!
有人很牴觸提起原生家庭這個問題,事實是,我們不是責備父母,而是要認清自己缺失在哪裡,然後去自愛。所謂自愛,就是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愛自己,保護自己,照顧自己,滿足自己生存所需的一切。
當然,自愛的前提一個是要自我反省,辨識內心造成不安的原因,一個就是要不斷自我成長,充實自己的智慧,強健自己的體魄,滿足自己內心所需,不要把所需所求建立在依賴別人的基礎上,當你能做到這兩點,就會找到安全感。這時候,幸福感,滿足感也會充滿你的內心,你會無比熱愛這個世界,熱愛每一個人,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