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ffice高效辦公

    對這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體會太深了。

    交通工具

    1986年從四川廣元出發坐火車去新疆阿克蘇(那時阿克蘇應該還沒火車站,應該是坐到庫爾勒再坐汽車?太遙遠記不清楚),大人們說坐了七天七夜,具體多少天我也鬧不清了。

    2000年從庫爾勒坐火車到廣元,52個小時,已經不是七天七夜了。

    2014年奶奶過世,新疆的親戚當天從阿克蘇出發,中午到達成都,晚上回到老家,只用一天時間。

    2017年,去德國萬,一萬公里的距離也不過飛行時間13個小時。

    通訊方式

    1982年父親出走新疆,一直到1986年,這四年在我記憶中,父親是消失了的,因為那時通訊方式實在不發達,沒有電話,寫信也要很多天才能收到。

    1992年,我從新疆回到四川,和同學開始了書信往來,一直到2002年左右,和同學朋友乃至筆友通訊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每次等信的焦灼、收信的喜悅、沒收到信的失落,歷歷在目。

    自從家裡安了電話後,每次電話鈴響就激動,聽到父母高喊:“有你的電話……”就飛奔。

    2003年,有了自己的手機,從此和有人開始了無窮無盡的簡訊往來,書信和電話逐漸減少。

    手機方便了隨時聯絡的同時,也讓我再也無法安靜地失聯——父母和上司可以在任意時間找到我。

    後來有了微信、微博,簡訊消失了,電話也基本不打了,書信更是沒有了,每天在朋友圈看別人發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愁,和朋友插科打諢,似乎從未遠離,但實際朋友們都只活在朋友圈中,心靈的距離越來越遠。父母也透過朋友圈監控我們的生活,我們發的好訊息,父母會點贊,我們發的牢騷、悲傷、苦澀,馬上會引來父母的電話和影片問候,其實,有時候只是純粹發洩下,然後靜靜地舔舐傷口……

    現代通訊工具在方便我們聯絡的同時,讓我們每個人都喪失了獨處的自由;由於可以隨時聯絡,所以我們幾乎從不聯絡……

  • 2 # 手機使用者87993405930

    101教育PPT的經濟學課件裡有回答這個問題:輪船、火車、電報、電話等交通通訊工具的發明是西方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這些交通通訊工具的傳入,便利了交通運輸,促進了人口的流動、資訊的交流,並進一步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它更便利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但從根本上說,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認為婆婆帶孫子是替兒媳婦幫忙?那麼姥姥帶外孫是替女婿幫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