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水白助理

    鹿鳴館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由於來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棟樑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於鹿鳴館。

    鹿鳴館建成於1883年(明治16年),是由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設計建造的一座磚式二層洋樓,整體建築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兼有英國韻味。

    鹿鳴館工程佔地約1.45萬平方米,歷時3年,耗資18萬日元(約合40億日元),在當時也算得上是筆鉅額經費。

    1883年11月28日,外務卿井上馨與妻子主持了盛大的鹿鳴館開業典禮,參加開館儀式的各級官員、各國公使以及親王等許多顯貴和淑女共有大約1200多人。井上馨在典禮致辭中表示:“友誼無國境,為加深感情而設本場……吾輩借《詩經》之句名為鹿鳴館,意即彰顯各華人之調和交際,本館若亦同樣能成調和交際之事,乃吾輩所期所望。”

    此後,鹿鳴館就成為日本上層人士進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井上馨等外交官為了專門招待歐美高階官員,經常在鹿鳴館舉行有首相、大臣和他們的夫人小姐們參加的晚會、舞會。為了便於住在橫濱的外國官員參加,日方還在舞會召開當日晚8點半,開通從橫濱到東京的專列,客人到達終點站新橋後,再用人力車拉到鹿鳴館。這裡,時常能見到帽插羽毛、拖著長裙的歐美貴婦人出入;館內鼓樂喧天,徹夜狂歡。

    1887年,首相伊藤博文專門在鹿鳴館舉辦了有400人參加的大型化裝舞會,還在自己的官邸舉辦化裝舞會,將歐化之風推向高潮。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鹿鳴館時代”,把這時的日本外交叫做“鹿鳴館外交”。

    日本推理小說家北森鴻寫過一本名叫《曉英·贗說·鹿鳴館》的書。

    講的是一位作家為了取材而選擇調查鹿鳴館,卻發現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謎團,這個歷史上最有名的建築,為何什麼資料都沒有留下,那個眾所期待的建築師,為什麼放棄了他最喜歡的建造風格?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造成了這般的格局?在迷霧一般的現實中,作家能尋找到真相嗎?

    喜歡的可以去讀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人斟字酌句的佳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