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他,所以送他遠行
在商場裡、遊樂園裡、街心公園裡,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伸手摸摸凹凸不平的牆面,媽媽大喊:“別摸,有細菌!”孩子爬上欄杆,媽媽大喊:“快下來,別磕著了!” 孩子研究地上的小草,媽媽大喊:“站起來,髒!”
孩子體會不到物體表面觸覺的不同,鍛鍊不了四肢肌肉的平衡發展,觀察不到新芽冒出泥土的奇妙歷程,只因為我們太愛孩子,太害怕他受傷害,所以我們用愛圈住了他可能的發展,也用愛阻礙了需要他獨立去完成的探索。
二、愛他,就讓他自由的生長
當然,我並不是鼓吹所有的父母都因為愛而把孩子送到遠方,這畢竟牽涉到複雜的現實條件和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但我想強調的是,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飽滿的愛,卻成為令孩子喘不過氣的桎梏,或成為阻礙孩子前進的繩索。
三、什麼樣的愛會讓孩子窒息呢?
①以愛之名,行佔有之實孩子在書房看書,媽媽每隔15分鐘進來一次,一會兒給他弄弄被子,一會兒為他試試額頭溫度,一會兒端來熱水,一會兒給他披上外衣。
在媽媽的眼裡,這是母親照顧孩子,天經地義的事,可是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不斷地被幹擾、被侵犯,尤其是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媽媽進屋來東翻西翻,是對他隱私的侵害。雖然我不完全同意他們的看法,卻可以理解他們的感受。
②以愛之名,行要挾之實
孩子在書桌前看書,媽媽趴在地上擦地,一會兒捶捶腰,一會兒嘆口氣。孩子請媽媽休息一會兒,別再擦地了。媽媽說:沒事兒,只要你好好唸書,媽媽怎麼做都不怕累!你能想象這話讓孩子的壓力有多大嗎?媽媽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成天苦哈哈的,嘴裡卻一直唸叨,只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她就滿足了。你說,這孩子還能喘氣嗎?
“媽媽不讓你去,都是為了你好!”“媽媽讓你吃這個,都是為了你的健康!”“媽媽讓你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什麼時候媽媽們可以不再說“都是為了你”,而說“那麼,你喜歡什麼呢”?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放手讓孩子作決定,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但我們能不能不要再扣上愛的帽子。我們只要彎下腰來,在作決定之前,花一點時間、一點耐心、一點尊重,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的愛就足以陪伴孩子走過風雨,也不會把他推出門外。
一、愛他,所以送他遠行
在商場裡、遊樂園裡、街心公園裡,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伸手摸摸凹凸不平的牆面,媽媽大喊:“別摸,有細菌!”孩子爬上欄杆,媽媽大喊:“快下來,別磕著了!” 孩子研究地上的小草,媽媽大喊:“站起來,髒!”
孩子體會不到物體表面觸覺的不同,鍛鍊不了四肢肌肉的平衡發展,觀察不到新芽冒出泥土的奇妙歷程,只因為我們太愛孩子,太害怕他受傷害,所以我們用愛圈住了他可能的發展,也用愛阻礙了需要他獨立去完成的探索。
二、愛他,就讓他自由的生長
當然,我並不是鼓吹所有的父母都因為愛而把孩子送到遠方,這畢竟牽涉到複雜的現實條件和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但我想強調的是,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飽滿的愛,卻成為令孩子喘不過氣的桎梏,或成為阻礙孩子前進的繩索。
三、什麼樣的愛會讓孩子窒息呢?
①以愛之名,行佔有之實孩子在書房看書,媽媽每隔15分鐘進來一次,一會兒給他弄弄被子,一會兒為他試試額頭溫度,一會兒端來熱水,一會兒給他披上外衣。
在媽媽的眼裡,這是母親照顧孩子,天經地義的事,可是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不斷地被幹擾、被侵犯,尤其是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媽媽進屋來東翻西翻,是對他隱私的侵害。雖然我不完全同意他們的看法,卻可以理解他們的感受。
②以愛之名,行要挾之實
孩子在書桌前看書,媽媽趴在地上擦地,一會兒捶捶腰,一會兒嘆口氣。孩子請媽媽休息一會兒,別再擦地了。媽媽說:沒事兒,只要你好好唸書,媽媽怎麼做都不怕累!你能想象這話讓孩子的壓力有多大嗎?媽媽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成天苦哈哈的,嘴裡卻一直唸叨,只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她就滿足了。你說,這孩子還能喘氣嗎?
“媽媽不讓你去,都是為了你好!”“媽媽讓你吃這個,都是為了你的健康!”“媽媽讓你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什麼時候媽媽們可以不再說“都是為了你”,而說“那麼,你喜歡什麼呢”?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放手讓孩子作決定,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但我們能不能不要再扣上愛的帽子。我們只要彎下腰來,在作決定之前,花一點時間、一點耐心、一點尊重,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的愛就足以陪伴孩子走過風雨,也不會把他推出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