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陳瓊

    人類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活在與人的關係層面,針對不同的關係,我們有不同的心理位置。

    在婚姻中,你是伴侶的老公,或是太太;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你是他的父母,當前的渴望,未來的榜樣。但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在與父母處中,你需要意識到:我們不僅僅是他們的子女,更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

    怎麼說呢?曾經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天,他們身上發生的事件,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可是,伴隨著你的逐漸成長,你不再是單純的孩子角色,而是具有成年人的身份了。這使得我們更多的時候兼具有這兩種不同的人生角色,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互動轉換。而如何將這兩種不同的角色進行融和,則是一件非常智慧的事情。

    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

    第一,在情感上:尊重父母,理解他們依然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導的心態。因為,無論你在別人面前的資歷有多老,職務有多高,在心理層面上,你依舊是他們的孩子。

    第二,在生活上:偶爾接受父母的照顧,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兒。至少你的存在,讓逐漸老去的父母的人生,更有意義和成就感。

    第三,在認知上:理解並接納自己與父母的差異,明白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他們給我們的未必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不接受他們的某些觀點,但也未必要用冷酷的態度去拒絕和傷害他們。所謂:和而不同,才能創造更加和諧的相處環境。

    第四,在溝通表達上:在尊重父母的基礎上,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客觀的立場予以表達。一個人作為生命本身,無論是你的觀點,還是你的情緒,都值得被尊重。對於父母的一些負面情緒,你不必自我壓抑,更無須心懷愧疚。因為,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找不出完美的父母,正如你也不是一個完美小孩一樣。

    第五,在孝的處理上:當父母要求孩子孝順時,其實就表示父母本身沒有分化好。如果你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要求時,這說明了你的父母沒有站在他們自己的位置上。孔子和曾子有一個討論,曾子問:我們要孝順,是不是就不應該和父母有爭論,一定全聽父母的?孔子說:非也,子不可以不爭與父。也就說,你作為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你對父母一定要有所爭議,有所為有所不為,對父母不應該是盲從。這才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孝的理解。

    綜上所述,與父母相處時,我們不僅需要那種自然的情感流淌,更需要有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自我認知。在孩子和成人的角色轉換上,明白自己應該站立的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騰宇記黃燜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