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老沈

    不請自來。人們對強迫症的片面認識常常導致有些人自稱有強迫症,卻不一定是真有強迫症。有些人舉止怪異,強迫症表現明顯,自身卻不覺得是強迫症。只有真正的認識強迫症症狀的本質,才能及時發現疾病,不受強迫症困擾。

    強迫症常見症狀表現

    強迫症是以反覆的持久的強迫觀念或和強迫動作為主要症狀。患者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擺脫控制,使人感到痛苦,影響工作生活。

    1、強迫聯想:

    反覆聯想一系列不幸事件會發生,雖明知不可能,卻不能剋制,並激起情緒緊張和恐懼。

    2、強迫回憶:

    反覆回憶曾經做過的無關緊要的事,雖明知無任何意義,卻不能剋制,非反覆回憶不可。

    3、強迫疑慮:

    對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產生不必要的疑慮,要反覆核實。如出門後疑慮門窗是否確實關好,反覆數次回去檢查,不然則感焦慮不安。

    4、強迫洗滌:

    反覆多次洗手或洗滌物件,心中總擺脫不了“感到髒”,明知已洗乾淨,卻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5、強迫檢查:

    通常與強迫疑慮同時出現。患者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覆檢查,如反覆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覆核對已寫好的賬單,信件或文稿等。

    6、強迫計數:

    不可控制地數臺階、電線杆,做一定次數的某個動作,否則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數起。

    避免陷入以下心理認識誤區

    1、掩飾心理:多數強迫症患者都極力隱瞞、掩飾自己的症狀。當被人察覺他們有反覆洗滌、檢查、整理、摳摸等強迫行為時,也不承認不正常。

    2、對抗心理:強迫症患者之所以非常痛苦,就在於他們長期處於強迫與反強迫的矛盾對抗之中,結果不但以失敗而告終,而且又產生了抑鬱或焦慮精神障礙,如此形成惡性迴圈,難以自拔。

    3、猜忌心理:強迫症患者往往猜忌心理較明顯,許多強迫症患者往往經常到醫院求治,他們希望是軀體疾病,可當查不出器質性的疾病時,他們往往認為要麼是醫生的水平低,要麼是儀器檢查不準或者儀器的精確度差,自己感到更痛苦和緊張。

    總之,強迫症患者只有走出這些心理誤區,正視病情,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配合治療,才能早日擺脫病魔的困擾,享受愉快美好的生活!

  • 2 # 歌姐gj

    我自己就有點強迫症。

    對這些行為,有時候我也很苦惱和困擾。

    老公對我這種行徑很是不屑,認為我小題大做、記性沒有忘性好,神經病等等。總之,就是一句話:你有毛病吧

    網上也經常能看到不少人自稱自己有強迫症。

    首先、 正確認識強迫症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強迫症是人潛意識中的衝突通過強迫症狀來表現。

    今天的精神病學家認為,強迫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由於同卵雙胞胎比起非同卵雙胞胎更容易罹患強迫症,因此精神病學家推斷強迫症的發病可能和遺傳有關。

    另外,人在幼年時期有受虐經歷,或是經歷特定事件造成的壓力,也會增加罹患強迫症的風險。

    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卻無法擺脫。

    據估計,全球約有近2.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被強迫症所困擾。

    “強迫觀念”就是患者大腦中產生的沒有用處卻不可自拔的想法,比如明明檢查過無數次門窗,卻總是懷疑自己沒關好。當這些想法反覆出現時,會讓你覺得特別焦慮。

    “強迫行為”大家就不陌生了,最常見的強迫行為就是重複而過度的清潔以及檢查行為,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反覆洗手、多次重複鎖門等,都是強迫行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強迫症有時並沒有明顯的強迫行為。據統計,以強迫觀念為主的強迫症佔所有強迫症總數的50%~60%。

    二、 我是不是得了強迫症?

    介紹完上面這些強迫症的症狀,可能就有人要“對號入座”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會有強迫觀念和行為,但如果這種現象不嚴重,可以控制住,且不影響正常生活,就不能認為患上了強迫症。

    強迫症的臨床診斷需要專業人士來進行,比如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或是其他有認證的心理健康專業機構。

    2000年版的DSM列出了若干具有診斷顯著性的強迫觀念以及強迫行為的特徵表現。

    對於強迫觀念,有以下特點:反覆發生並且持續存在的想法、衝動,或是導致明顯焦慮或痛苦情緒的闖入性畫面。

    這些想法、衝動或者是畫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在正常需要關心或是擔心的問題範圍內。

    三、 得了強迫症怎麼辦?

    如果經過專業醫生確診,患者患上了強迫症,則需要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目前,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結合。

    1、心理治療

    針對強迫症的療法被稱作“暴露與反應阻止療法”。

    這種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漸漸耐受不執行強迫性行為而帶來的焦慮感。

    簡單地說,就是讓病人接觸會引起焦慮情緒的東西(比如輕微弄髒的紙巾),這就是療法中的“暴露”;而“反應阻止”就是阻止病人去洗手。

    另一個例子則是在離開房間時只能檢查是否鎖門一次(暴露),然後,不再回去重新檢查(反應阻止)。

    病人會很快適應激發焦慮情緒的情景,並發現焦慮情緒出現很大程度的下降。

    這個時候他們就可以接觸一些更嚴重的東西或者行為,然後,再次阻止病人的清洗或是檢查行為。

    2、藥物治療

    而藥物治療則是通過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情緒。

    這些治療方法可以使普通患者的強迫症狀有實質性改變,但就算患者接受了足夠的療程,這些症狀仍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想要有一個完全沒有症狀表現的階段是很困難的。

    總結一下:當懷疑自己患上了強迫症時,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什麼有趣的事,一定要及時尋找心理醫生進行診斷。如果確診,要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御膳房裡為什麼會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