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
2 # 我說精神
根據我的工作經驗,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影響確實有,而且還不小!
這就好比我們的成長環境各不相同,也就養成了各不相同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
其實,原生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在一個人的一生都很深遠,尤其很多精神疾病的發病誘因中就包括幼年的負性事件。比方說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中都有這樣的描述,尤其情感性精神病對於這方面的影響更為明顯。這也是現代醫學通過幾十年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
記得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患者小月月,本身存在一定智力發育障礙,幼年的時候因為父母離異而常年輾轉於兩個家庭,原本只是輕微智力發育問題的小月月逐漸出現了明顯的精神症狀和躁動行為,雖然住院治療仍然很難控紊亂的行為。小月月的父親很後悔沒有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但一切都沒有辦法重來一次,最後無計可施的父親送月月去瀋陽做了手術,那年她17歲,後來就再也沒有月月的訊息了……
父母和幼年的正性、負性事件都會對我們的成長產生各自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個父親和精神科醫生,我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處事方式對女兒的影響,因為我確定這樣可以幫助她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守護她遠離幼年負性事件,遠離精神障礙,保持心理健康。
-
3 # 柯雲路
向你推薦柯老師的一本書《好父母勝過好學校》,這本書原名是《中國孩子成功法》,講家長怎樣正確對待孩子,但其實,書中所講的新形象確立法,心理暗示法,欣賞、誇獎、鼓勵、榜樣法,衝突化解法,心理障礙排除法,微笑根本法等,不僅是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亦是成年人對待自己和對待周邊一切人的正確方法。
一個成年人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
父母的高期望值及對你目前困境的不理解造成了你的病狀,解決好這個問題是你康復的重要條件。希望你明白,你的父母不可能有很高深的心理學知識,讓他們理解你的精神世界、理解你所經歷的“苦難”是做不到的,這一點你要有足夠的寬容,才不會因彼此的無法溝通而“掀起情緒風暴”。
只要你理解到父母對你的所有善意,就不會苛求他們了。希望你用微笑善待父母,這也是為自己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前面提到“欣賞、誇獎和鼓勵”,不僅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要肯定自己的每一點進步。
此外,做任何事都不能心急,養病更是如此,要有平常心。
精神上的問題是長期累積的,不可能一天得到解決。
要允許有反覆,允許有過程。不要計較一朝一夕的得失。有了成績一定要及時肯定自己。出現曲折也要放寬心。
柯老師祝福你!
柯老師 2021年5月24日
-
4 # 悠樂樂悠樂樂
人的心理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基因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後天教育和成長環境,在封閉環境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素大,在資訊發達的時代更主要的是受整個社會環境影響。
-
5 # 心理專家劉愛民
確實存在較大的關係。成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障礙,更多是源於自己的個性、認識模式、行為模式、情感模式、對關係的感知覺等等,這些內容的形成,跟我們過往的經歷有關,特別是跟我們童年期、青春期的經歷有關。而我們的童年期和青春期更多都是在原生家庭裡度過的,所以,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心理和精神障礙有直接、重要的影響。比如焦慮沒有安全感的人,很多時候是早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愛,或者出生以後被送到祖輩家中撫養長大,或者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更換養育者等等;人際恐懼的人,大多從小就經常目睹父母之間的爭吵打罵,或者母親沉默寡言不太會表達情感,或者父母管教嚴厲,對孩子有過多指責批評等等。
原生家庭對我們成長有影響是肯定的。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長。我們之所以出現焦慮沒有安全感、人際恐懼等的心理和精神障礙,還是為了避免過往的痛苦經歷再重蹈覆轍。我們可以透過專業的心理諮詢來幫助自己成長,改善過往在原生家庭中的經歷給我們的個性、認識模式、行為模式、情感模式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從而以更好的自我狀態來適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父母是魔鬼還是天使的問題,應該說他們是人。既不是完美無瑕的天使也不是十惡不赦的魔鬼。他們是普通人,有優點也有缺點,對孩子有他們考慮得到的愛,也可能忽視了孩子的需要,但這才是真實的他們。不少諮客在諮詢室裡抱怨父母:他們怎麼這樣?!這其實是跟自己理想的父母在做對比,並沒有接納現實的父母,當然會失望、痛苦。父母完全可能對我們做糟糕的事情,就像我們也會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一樣。重要的是現在我們成年了,不再是父母膝下的小兒,需要讓自己的心理成長起來成熟起來,看清楚跟父母的互動中自己做得不當做得不夠的地方,弄明白父母言行背後的需要。只有理解才會接納,才會接受父母是一個普通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回覆列表
首先我希望這位朋友,你把父母不要看成魔鬼,也不要看成天使。父母是人,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他們也有他們生而為人的脆弱和侷限性。他們總是在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來對待我們。有時會傷害到我們。所以當你把父母看成是天使,你就會對他們有過高的期待。如果你把他們看成是魔鬼,就為自己現在生活的不如意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父母對我們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情,也對我們做了一些很好的事情。但是我們人的大腦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記住那些糟糕的事情,因為極度糟糕的事情可以避免我們下次再受到同樣的事情的傷害。所以父母對我們做的那些好的事情,我們就很容易忽視。所以我們需要從一個全面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的父母。這對我們的父母才是公平的。
所以我們對原生家庭的研究,不是為了去討伐父母。而是為了去找到原生家庭中父母做的一些事情對我們的糟糕的影響,然後去轉化這個影響,拿到這個事件帶給我們的禮物。比如童年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他養成了獨立自主會照顧自己的特質,當他看到這個獨立自主會照顧自己的特質時,就從這個糟糕的事件中拿拿到了禮物。這個糟糕的影響就被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