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雷電
-
2 # 一心唯公
目前沒有,以後也沒有。
1、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目前只是在試點,而試點的難點,估計就是事業單位數量龐大的醫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公車改革是為了節約政府運營成本,是為了減少支出。而公車補貼,也是將實際節省的部分用於個人補助。如果將原來就不怎麼出公差,車輛配備比率極低的醫院和學校拉進來,能節省的費用極低,公車補貼從何而來?
2、試點改革完成的省份,或者是市縣,事業單位公車補貼發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參照公務員按級別發放,目前只是在15%的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執行,而且執行的地區非常少;第二種是按照實際節約的車輛費用,用於事業單位公車補貼,醫院和學校車輛配備少,節省的公車費用有限,因此減額按照200—300元每月的標準發放,江蘇等地有按些執行的。
試點完成的省份,湖北省試點的模式,不是發放公車補貼,而是改為以報銷一般性公務用車費用為主,實報實銷,而不是像公務員和參公單位那樣,享受公車補貼。湖北省是今年上半年試點完成的,之後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試點改革的省份,基本上都以湖北省為模板。
3、公益二類醫院,按照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規定,是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屬於備案制型別的事業單位,逐漸取消差額,自收自支,自主盈虧,參與市場公平競爭。人員公開招聘,自主管理,同工同酬,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改革之後,費用性支出更少,能享受車補的人員,應該只有管理層少數人。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肯定,沒有。
目前大部分省份的事業單位公車改革都在進行中,部分省份已經差不多完成了。除了參公事業單位人員是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所以已經拿到了車補。其他不管是公益一類還是二類事業單位,大部分人員都是沒有車補的,允許發放車補的少數人是黨委和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
事業單位人員因為人數較多,全國共有3100多萬,是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加起來的兩倍多,因此統一發放車補對於政府財政的壓力非常大。而醫護人員是事業編制人員裡面除了老師以外佔比最高的群體,而且未來事業單位改革是有可能向企業轉變,因此是肯定不會有車補的。
不過醫院人員作為事業單位裡收入較高的群體,受車補政策的影響不大。政府單位的基層人員和混編混崗的人員才是最受傷的,做完全相同的工作結果受到不平等對待,對於這些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挫傷很大,不過檔案規定如此,暫時也是沒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