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隱形職業人口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咦?這道題, 可以正大光明自我推銷呀。
我在學生時代寫過小說,而且出版了。(還必須宣告的是,並非自費出版。)
一本是在大學後半段,對於大學生活有感而發,以自己身邊的幾位女孩子為原型寫的長篇小說。書名本來叫《花開花落》,大四時碰上一個出版機構在學校徵集“校園青春小說”,把手中已經完成的稿子投出去,被選中了,出版時被出版社改名為《男生女生和花》。
之後上了研究生,出版商問我能否再寫一本。我覺得不寫白不寫啊,就又攢了一部長篇,還是固執地叫《花開花落》,這回出版商沒再改動,就按這個名字出版了。
書的內容就不多說了,既然被歸入“校園青春小說”系列,大家可以猜到大概。我個人認為水平是相當有限的,文筆和總體結構花了些心思,但我對“思想高度”有一種執拗的膜拜,從這個標準來看,我自己一直都不好意思提自己寫過的書。(當然,後來我發現很多一夜成名的新銳作家,“思想高度”也並不怎麼樣。那是另一回事了。)
這兩本書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名利上的幫助(我那時什麼都不懂,一次性賣斷給出版商,總共只拿了幾千元稿費),我自己在工作之後甚至都慢慢忘記了它們。但是有幾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還是有人喜歡我的書的。一個是親戚的女兒的同學,透過親戚向我轉達她對這書的喜愛;一個是從出版商那裡輾轉得到我的聯絡方式的女孩,此後和我保持了幾年的簡訊聯絡,一直到她到英國上大學為止;還有一次是好多年以後,我在某個網路論壇看到有人說起記憶中某本影響她很深的書,那情節顯然就是我的書……
這些時刻讓我感到溫暖,不過現在回憶起來有些尷尬,套用一句話,原來我也是有故事的人啊……
寫書的時候,我是個純理想主義者。曾經看過一句話,對當時的我影響至深:哪怕只有一個人讀,我也要寫下去。——好吧,結果,真的沒幾個人讀。但聊以自慰的是,我的文字總還是給幾個人留下了深刻記憶。
但是糾結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時代不同,時勢不同,時運不同。不管怎樣,我用心寫字的習慣沒有改變,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是寫過兩本書,也算是對青春、對人生、對自己有過交代了。重要的不是你做的事情能給你帶來什麼收益,重要的是讓你年老後有東西可以追憶。
回覆列表
有個同學,每天寫,用那種作業本,寫了好幾本,不讓人看,不出版,偷著看了幾張,如果真的出版了,那鬥破啦修仙傳啦什麼的都能達到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