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立誠
-
2 # 梁山伯住陽臺zs
乾隆一生中號稱有十全武功:“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在這十全武功中,福康安作為主帥兩平廓爾喀,安定西藏;剿滅臺灣林爽文起義,穩固臺海;早在二十多歲的時候(福康安的年齡和身世一樣有爭議)作為洲鑲黃旗副都統,受命趕赴四川軍中任平叛將領。乾隆的十全武功之四都是由福康安貢獻的。
乾隆用兵臺灣可參見乾隆皇帝大肆炫耀的“十全武功”:兩次平定金川、兩次平定準部、兩次平定廓爾喀、平定緬甸、平定回部、平定安南、平定臺灣。
康熙用兵臺灣是消滅割據臺灣的鄭氏軍閥,乾隆用兵臺灣是鎮壓農民起義。用現在的眼光看,消滅軍閥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的事情;鎮壓農民起義是迫害勞動人民的非正義戰爭。所以一般我們宣傳贊揚的都是康熙在臺灣的用兵。可事實上,雖然乾隆時鎮壓農民起義,但畢竟也是維護了政權國土的完整,兩者殊途同歸。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當時的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率軍反抗,於是臺灣爆發了當地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響應人群號稱有一百五十萬之眾,波及範圍幾乎遍佈全臺,一時間震驚了朝野。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二年,乾隆派一等嘉勇公福康安與大將海蘭察出兵平亂。福康安於當年十二月由鹿港登陸,與起義軍決戰於八卦山。結果清軍大勝,福康安先後收復彰化、嘉義,並於次年二月生擒林爽文。至此,持續一年零四個月的農民起義被徹底平息。
這件平定臺灣叛亂的事後來被乾隆收入他的“十全武功”,成為他炫耀自己武功功績的一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