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對酒當歌2019
-
2 # 雲南牛角梳工藝品廠
最主要還是一種藏區的信仰,牛既是神靈,又是祭神的犧牲品。遠在史前時代,原始人就已經用牛骨隨葬,這是椎牛祭神之始。商周之後,祭神與征戰同樣重要。《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當時的最高神靈是祖先及炎帝,祭祀用品就是牛。“貞:……御牛三百。”“丁亥……卯三百牛。”在安陽考古中,也發現了大量殺牛祭祀的遺蹟。當時祭天祭社也用牛,用牛等大牲畜祭祀為大牢或太牢,以羊等小牲畜祭祀為少牢。《禮記·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殺牛祭祖儀式一直流傳。民國《昌化縣誌》卷一黎族“病不飲藥,但殺牛以禱,以巫為醫,以牛為藥,人牛皆死而後已。”《麗江府志·民俗》:“土人親死,既人棺,夜用土巫名‘刀巴’者殺牛羊致祭,親戚男女畢集,以醉為哀。”總之,椎牛祭神,是一種祭祖祭神盛典,又是祭鬼治喪風俗,迎合人們祈求福祉、避邪安康的意願。一些店鋪掛也有招財作用,我們家就是專門做這些牛羊頭工藝品的
在廣大藏區,人們將帶角的犛牛頭骨擺設在室內、牆頭、門楣及瑪尼堆上。一些寺院的護法殿門口還懸掛牛乾屍,這些都是以犛牛作為保護神鎮惡除邪的觀念的反映。在甘孜州,對犛牛的崇拜尤為突出。特別是康東、康南,藏民在石牆上鑲嵌白石犛牛頭圖案,把牛頭供在屋頂、寺院,虔誠禮拜。
如今在內地都市,也有許多熱愛藏民族犛牛文化的人們把犛牛頭骨置於室內客廳、辦公室、店鋪、特色休閒園、酒吧等地域,將其作為一種辟邪祈福吉祥物或犛牛精神的自勵,同時也是一種藏域文化氛圍極其濃厚的裝飾物。
犛牛對藏民來說已不僅僅再是一種依賴,也不僅僅再是一種傳統,而是一種從精神到物質的侵潤,從文化到民俗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