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舉制度的確立及初步完善
1、科舉制度的創立——隋朝
(1)背景: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廢九品中正制,設立科舉選官。
(2)創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2、科舉制度的初步完善——唐朝
(1)唐太宗時,重視人才選拔,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科目。唐太宗在位時,把學術文化提到與治國好壞相關的高度來認識。他認為:“近代(指南北朝以來)君臣治國多劣於前古”,原因就是大臣們不讀書,“無學業”“不能識前言往行”,力糾重武輕文的弊風,提倡用人以德行、學識為本。 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中央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下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2)武則天在位時首創殿試和武舉,十分重視科舉選拔人才,曾一連幾天在洛成殿親自測試貢舉人,並曾命令把在吏部複試者的名字糊掉而進行暗考,開了後世“殿試”和“糊名”的先河。武則天促成唐朝科舉文章考試的進一步發展。史稱“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遐久,寢以成風”。
(3)唐玄宗時進士轉為兼考詩賦,而且詩賦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容。進士科也成為唐朝最重要的考試科目。
科舉制度的創立,打破了魏晉以來的門第世襲,有真才實學的寒苦子弟也有了做官的途徑。科舉制度經過後世不斷的發展,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但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發展進入了瓶徑,八股取士嚴重限制了文化人的思想,扼殺了先進思想的產生。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對世界文明產生的重要的影響,科舉制度所流傳下來的部分優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中國和世界各國所沿用和發展。
隋唐科舉制度的確立及初步完善
1、科舉制度的創立——隋朝
(1)背景: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廢九品中正制,設立科舉選官。
(2)創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2、科舉制度的初步完善——唐朝
(1)唐太宗時,重視人才選拔,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科目。唐太宗在位時,把學術文化提到與治國好壞相關的高度來認識。他認為:“近代(指南北朝以來)君臣治國多劣於前古”,原因就是大臣們不讀書,“無學業”“不能識前言往行”,力糾重武輕文的弊風,提倡用人以德行、學識為本。 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中央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下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2)武則天在位時首創殿試和武舉,十分重視科舉選拔人才,曾一連幾天在洛成殿親自測試貢舉人,並曾命令把在吏部複試者的名字糊掉而進行暗考,開了後世“殿試”和“糊名”的先河。武則天促成唐朝科舉文章考試的進一步發展。史稱“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遐久,寢以成風”。
(3)唐玄宗時進士轉為兼考詩賦,而且詩賦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容。進士科也成為唐朝最重要的考試科目。
科舉制度的創立,打破了魏晉以來的門第世襲,有真才實學的寒苦子弟也有了做官的途徑。科舉制度經過後世不斷的發展,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但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發展進入了瓶徑,八股取士嚴重限制了文化人的思想,扼殺了先進思想的產生。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對世界文明產生的重要的影響,科舉制度所流傳下來的部分優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中國和世界各國所沿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