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叫我史哥

    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大家有一套獨特的書寫方式,書寫用語和日常用語是分開的,這種方法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出又有壞處,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像我們現在這樣直接用白話文書寫不是很好的嗎?非要整出兩套用法?其實古人也是很無奈的。

    古人的和我們一樣,說的雖然也是漢語,但是發音、詞彙的發音和組成的意思和今天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我們現代人真的穿越到古代,別說是讀書識字了,就是和大家嘮嗑都成問題。不過古人的普通話詞彙的意思雖然和現在不一樣,但是主謂賓這些東西的搭配還是和現在沒有太大的差異的。

    我們知道現在用白話文敘述的時候,需要用很多字才能把事情說明白,我們現在有紙張有筆,書寫起來很方便,但是古人不行啊,那個時候沒有紙張,文字都是用刀刻在龜甲、竹簡上面,而且那是時候的文字筆畫還多,如果讓古人用大白話去記錄事情,用刀刻那麼多的字是一件多麼大的工程,手還不累廢了。

    所以為了古人在書寫的時候,為了方便是能省則省,逐漸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寫作方式,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先秦時候的文章都是很精簡的,《春秋》記錄了魯國三百年的歷史,只有一萬八千字,這要用現在的白話文來記述的話,那還不得寫好幾部書啊。

    古代的時候能夠讀書識字的人不是很多,一百個人中也就有十個人,所以大部分的人是不懂文言文的,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得交流啊,所以古人在日常交流的時候,還是用的當時的白話文。而知識分子佔比少,也造成了先秦的文學著作中很少見到當時的白話文。

    到了唐代以後,隨著識字率的提高,文學作品開始大眾化,一些文學作品用於開始文白參半,到了明清時候,那些話本的用於就比較的白話了,所以我們讀起來不會費太大的勁,比如四大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萬以下家庭用suv,油耗低故障少,買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