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家有千金K

    中國最早的學位制是清朝末年的“附生、貢生、舉人、進士”四級學位制。學位,是根據專業學術水平而授予的稱號,是對某一學者在學術水平上的一個評價。中國現行的學位制,是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學士、碩士、博士的稱呼,雖然自古就有,但與學位制並不沾邊。因為在古代,博士是個官名;學士最初指在學讀書的貴族子弟,以後也成了官職的名稱;而碩士只不過是對德高望重、博學廣聞的人一種敬稱而已。另外,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雖然有秀才、舉人、進士等級,但這些等級只是充作當官任職的階梯,與學位制同樣是風馬牛不相及。

    清末於戊戌變法後興辦了學校。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頒佈了《欽定學堂章程》,規定小學卒業(畢業),獎給附生;大學分科卒業,獎給進士。”這樣,以獎勵的形式,對不同程度、水平的知識分子授予相應的稱號。可以說,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學位制。

    所以附生也就是個小學畢業生,也就是最低一級。。。。。

  • 2 # 曼巴星

    附生、貢生、舉人、進士四級學位制

    學位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宋,元,明,清歷代承襲,又各有同之處.現清朝例,對制度作簡單介紹:

    清代科舉考試,由下而上共分縣試,鄉試,會試,殿試,朝考五步驟:

    1,縣試:若要取得全省鄉試資格,首先要參加府縣之試,參試者稱"儒童"或"童生",合格錄取者稱"生員","庠生"(即俗稱秀才).生員再選拔批人,升讀國子監稱監生,其稱貢生.貢生又分拔貢,恩貢,副貢,歲貢,優貢.五貢正途資格出身.另有種透過納捐取得貢生稱例貢,增貢,附貢,廩貢.

    2,鄉試:每隔三年秋季,各省省會舉行次,又稱"大比",參試者"庠生"(貢生).鄉試考取者稱"舉人",而第名稱"解元".前五名稱經魁.

    3,會試:鄉試第二年春天,國都禮部舉行,參試者各省"舉人",考取稱"貢士",第名稱"會元".

    4,殿試:殿試皇帝主考考試,參加殿試者"貢士",考稱"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甲第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第四名與第二甲第名,第三甲第名都稱"傳臚".

    5,朝考:殿試取得進士身份,再應朝考,按朝考成績及殿試名次授官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電子商務發展的這麼迅速,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參加工作的出路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