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量卡物聯卡

    我爸就是漁民,我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漁家子弟。可以說一日三餐都是海鮮,說感覺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啥感覺,就跟北方遊牧民族一樣天天吃牛羊肉,習以為常,沒啥感覺,唯一不同的是,更追求食物的本味吧,海鮮海鮮,我們吃的就是鮮,以清蒸白灼為主,像外面買的那些重口味的海鮮,我們感覺都失去了海鮮的本味。

  • 2 # 太常吸貓

    不僅現代人靠海吃海,古人吃海鮮也吃的很開心。《全宋詩》中收錄有謝景初《粵俗》一詩,講得就是粵地居民是如何靠海吃海的:“粵俗嗜海物,鱗介無一遺。蝦蠃味已厚,況乃蟹與蜞。潮來浦嶼漲,遮捕張藩籬。潮去沙滿灘,拾掇盈籬箕。”這首詩中記錄了當時海邊居民捕撈海味和趕海的景象。魚蝦蟹一類是主要的海鮮種類,蜞指的則是蟛蜞一類的小型蟹類,現在常見的鱟、蛤蜊、蟶子、毛蛤、蜆子、淡菜也在食譜裡。而且,對海鮮的挑選也有講究,蛤蜊殼口有紫暈的味道更肥美,蜆子雖然比蛤蜊小,但是殼薄肉多。元代《至正四明續志》中還有養殖海鮮的記載蛤貝:“每一潮生一暈,殼有紋,海濱人以苗栽泥中,候其長而取之”。

    《清稗類鈔》中則記載,當時閩粵兩地的居民食物多是海味,吃的時候必佐以湯,而且喜歡吃生的食物。烹飪的時候加的調料則少醬油而多蝦油。

    當然,古人也意識到海味吃太多對身體有不好。因為海味多帶鹹味,因此多食會使“心血漸衰,則夜驚悸”,需要用生津液之藥治療,誤食腐敗蝦蟹也有相應藥方治療。

  • 3 # 林家亞亞

    就是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的感覺吧。

    作為一個海島人(廈門島),從小到大海鮮都是跟白米飯一樣日常的食物。我媽一直說,她挑蟳的功夫都是小時候給我做輔食練出來的。那時我媽在第一碼頭附近上班,幾乎每天都可以買到剛上岸的新鮮魚貨,蟳就是她最常買回來給我煮麵線的。可想而知,靠海的小孩從吃輔食開始,就是海鮮、海鮮、海鮮。

    家裡一日三餐至少兩餐有海鮮,那還是因為我們家早餐不吃稀飯,不然三餐都得有海鮮了。很奇怪的是,身邊卻很少聽見有人海鮮過敏的。很少,但是有,而且就是……我老公。我也是無語了,一個把海鮮當飯吃的,本以為嫁給另一個島民,應該大家都一樣吧。誰能想到……我們不一樣……不一樣。

    很多內陸的朋友以為蟳和螃蟹是一種東西,其實不是的,以食物涼性溫性來說,它們就不是一類,長得很像倒是真的。所以在靠海的地方看見孕婦吃蟳,千萬別跟人家說,孕婦不能吃螃蟹……我們這邊孕期和坐月子也都是以海鮮為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各位是如何理解“慈不帶兵、義不養財,領導不狠、員工不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