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99877351593

    端粒通常是由富含鳥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聯重複序列組成,伸展到染色體的3,端。一個基因組內的所有端粒,即一個細胞裡不同染色體的端粒都由相同的重複序列組成,但不同物種的染色體端粒的重複序列是各異的。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染色體端粒的重複序列中有一個TTAGGG保守序列,串聯重複序列的長度在2 kb到20 kb之間。

    端粒的重複序列不是在染色體DNA複製時連續合成的,而是由端粒酶(telomerase)合成後新增到染色體的末端。端粒酶最早是在四膜蟲 (Tetrahymena)中發現的。1985年,Blackbaurn 和Greider發現人工合成四膜蟲端粒的DNA片段(TTGGGG)4,可被四膜蟲細胞抽提物中的一種活性物質加長,這種活性物質對熱、蛋白酶K和 RNA酶都敏感。端粒區內的DNA重複序列的結構是很特殊的,是一種單鏈斷開的結構,可以不受DNA連線酶的作用。此外,最末端的一些鹼基可能是“髮夾” 結構,這樣就不會被核酸酶識別而免遭降解。

    端粒酶將自身RNA模板合成的DNA重複序列加在後隨鏈親鏈的3’端,然後再以延長了的親鏈為模板,由DNA聚合酶合成子鏈。即使如此,結果其末端同樣也是不完整的。換句話說,染色體每複製一次,也就是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的端粒重複序列就要丟失一些,長度也就要縮短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上的四季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