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果影視剪輯
-
2 # 空手入白刀
我覺得先來談家世,搞明白袁紹是在那個檔次。再來談那個時代的人才選拔制度。袁紹的先天優勢一目瞭然後,他忽悠下冀州的過程就明白了。
【家世】漢十三州,一百一十郡國(中央政府的郡設立太守,封給劉姓諸侯王的封國設國相,級別都是2000石的封疆大吏),一千一百二十三縣。最頂級的家世,四世三公的弘農楊家(楊修)、汝南袁家(袁術);最大的名門,潁川荀家(荀子)、潁川陳家(三君)、汝南許家(月旦評);公族、名士、累世2000石、2000石次之。袁紹是袁逢庶子,過繼給早亡的袁成一房接續香火。袁術是袁逢嫡子,繼承袁逢一房。袁紹未過繼前,面對嫡出的袁術一絲地位都沒,這也是袁術始終看不起袁紹的因由。但是袁紹過繼後,家譜上已經不算袁逢一房的人,不但徹底擺脫庶出卑賤身份,還繼承袁成交遊遍天下的人脈,當然最膩味袁術提他庶出.....
【舉薦】漢代人才選拔靠舉薦,人口超過二十萬的縣有2個名額,人口不足二十萬的縣有1個名額。一個人想出頭,首先要得到世家、名士圈子的認可,搏出在這個圈子裡的口碑,然後才有被舉薦的機會。而現實制度施行中,就變成世家利益交換相互舉薦。袁家這樣四世三公,幾代人居高位,門生故吏遍天下,人脈是極其可怕的。寒門士子想要出頭,投至門下也是捷徑,荀彧、郭嘉都是先投的袁紹.....
【騙取冀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韓馥被騙獻城,公孫瓚被利用佯動,袁紹出手摘桃,一切的謀略實力都歸結為家世。如不是家世,董卓不會封給他渤海;如果不是家世,公孫瓚不會信他夾攻韓馥;如果不是家世,韓馥不會蠢到向袁紹求救;如果不是家世,韓馥不會力排眾議歸降,最終落得驚嚇自殺。
袁紹家底殷實,有著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
古代重聲望與出身有名,不管是打仗還是起義造反,都要出師有名,才不會被當時的社會人士所逅病,所以光袁紹的家庭背景與他當時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盟主的身份,就為他大量的招攬了一大批謀士勇將與士兵。
而且當時的冀州又是物產豐富的大州,軍糧豐厚,當時冀州的主人韓馥又是個十足的軟弱之主,聽聞袁紹大軍靠近冀州,就嚇的腿軟準備投降,不顧自己手底下擁有大軍與豐厚的糧草,並且當時袁紹還派人買通了韓馥身邊的謀士郭圖等,不斷的奉勸韓馥投降,其實當時袁紹雖然手下兵士很多,但其實已經沒有了多少糧草,就這樣,最後韓馥還是供手把冀州讓給了袁紹。
兵多將廣,糧草豐厚,對於擁有這樣的條件的袁紹,在冀州立足是妥妥的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