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楊仔同學
我們在最近的熱播的清宮戲如《延禧攻略》、《如懿傳》裡經常聽到乾隆說自己當年在潛邸是怎麼怎麼樣。這個潛邸說的就是乾隆帝弘曆未登基之前封為寶親王時的王府。這個潛邸是有特殊的稱謂的,不是隨便叫的。
潛邸又稱潛龍邸,來源於《易經》中“潛龍在淵”一卦。“潛邸”它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特指非太子身份繼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太子的住所叫東宮。二是指太子尚未即位。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在《代人辭官狀》:“屬潛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學黌之講道,無所發明。”這說的就是皇帝未登基前的住所。大文學家鄭振鐸 在自己的名著《中國文學史》中說“明成祖在潛邸的時候,已為文學之士的東道主”,這時“潛邸”的意思就是指的尚未繼位的意思。不管怎麼說,潛邸都是指皇帝未登基之前的住處。
那麼皇帝登基之後,他們的豪華府邸“潛邸”一般都怎麼處置呢?通常皇帝即位後,朝廷都會把新皇帝以前的住所立刻保衛起來,隨後闢為宗教寺廟或者祭祀的場所。最有代表的就是北京著名的寺廟“雍和宮”了。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至此雍和宮成為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潛邸( dǐ),全稱叫潛龍邸。
古代皇子們長大了,就要有自己的工作。要繼承皇位的皇太子住在京城內,所住的地方叫“東宮”。
而其他皇子就要外放出京(清朝除外,清朝皇子王爺都在北京)。皇帝就會給他們封地,讓他們到封地就藩。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離京就藩”:離開京城,駐守邊疆封地。其中“藩”的意思就是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而皇子們在“藩地”所建的府邸,就是“藩邸”(藩王的府邸)。
如果,在藩邸的皇子後來當了皇帝。那麼,他住過的藩邸,就要稱之為“潛(龍)邸”。字面直譯就是,真龍天子曾“潛伏”的府邸。這個府邸以後就不能再讓別人居住了,改為宗教寺廟或祭祀場所。
綜上所述,以庶子(非皇太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之前住過的府邸,就是潛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