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Winson詹迷

    長輩教晚輩,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隻在言辭上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

  • 2 # 九一居士

    “父兄教子弟之法”,其實這句話有狹義上和廣義上的兩種理解:一是狹義上單指這句話什麼意思;二是廣義上所有的父兄對子弟的教育方法。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理解,也就是在的是狹義上的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清代學者唐彪《家塾教學法》(亦稱《父師善誘法》)上卷的第一則。這部作品是由仇兆鰲和毛奇齡作序,主要講“教學之道”。

    原文是這樣說的“唐彪曰:父兄教子弟,非僅六七歲時延塾師訓誨便於工作謂可以謝己責也,必多方陶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親,兄長教育子女和弟弟(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父兄和子弟是偏義複詞,主要偏指父親和子女。)不光光是在他們六七歲的時候給他們請一個私塾老師來教他們學習就可以的,而是要進行多方面的薰陶和影響。強調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體現了身教大於言傳的教育思想,凸顯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我這裡由衷地敬佩我們先賢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如果以第二種理解,也就是廣義上的教學方法,那麼這個就比較廣泛了。我這裡略舉一二:

    第一個是王永彬的《圍爐夜話·第三三則》:“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無庸徒事言詞也”。這句話意思也就是說:父兄長輩教晚輩,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身教)來給他們做個表率,這樣才能讓他們學得好,而不只是在言辭(言傳)上浪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

    第二個是和司馬遷並稱為“文學兩司馬”的漢賦大家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漢書》又名《諭巴蜀檄》)。雖然這是統治者用以安撫百姓的一篇政府文告,但是這篇散文當中也有對此類教育之道的涉及。原句是這樣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意思是說:父兄教育如果沒有能夠做好表率的話,沒有率先垂範的話,那麼子弟們對於這種教導的遵循就不會嚴謹,就會缺少好的品德和恥辱感。這個也是強調父兄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側重於做個表率,以身作則的教育思想。

    ……

    其實這些關於父兄對於子弟的教育的方法,總的一個思想就是要以身作則,自己要做個表率,強調了“身教大於言傳”的教育思想。當然,“父兄教子弟之法”。在中國的歷史上,文化中不勝列舉。基本上歷來的“家書”,“家訓”之作都有涉及。我這裡只能班門弄斧,略說一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人逢年過節回家都是抱著手機玩?現在很少和自己的爸媽聊家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