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脫口秀不錯,但算不上很好。
從個人觀感來說,無論是龐博還是卡姆,這兩個人脫口秀的風格,讓我很難受,為何?
起源於英國的“talk show”,發揚於美國的強勢文化,在美國的土壤裡,脫口秀的這種形式,是如魚得水。
但是,到了中國,我們只能學其形,而學不到其神髓。為何?因為脫口秀在於更自由地表達,而我們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方面都不能說,這就導致了束手束腳。
從我的角度看,龐博跟卡姆,還需要更多的磨礪,更需要時間的沉澱,現在他們說的脫口秀,還僅僅在於“秀”。
在我眼裡,中國優秀的脫口秀“師傅”,比如《曉說》的高曉松,《奇葩說》的馬東跟蔡康永,《郭的秀》中的郭德綱,他們表現出色,都是因為閱歷跟能力的混合累積。
再看看卡姆跟龐博,他們在《奇葩說》的表現,還不如在《吐槽大會》中的自如,一個是環境相對陌生,一個是早就熟悉的如魚得水。
總的來說,倆人還是正在成長中的小樹,假日時日,有可能更出色,但在這之前,全靠自覺。
雖然說“成名需趁早”,但有時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得失之間,又有幾人能說得清?
兩個人的脫口秀不錯,但算不上很好。
從個人觀感來說,無論是龐博還是卡姆,這兩個人脫口秀的風格,讓我很難受,為何?
首先,因為卡姆跟龐博兩人的颱風,讓人感到緊張,限於兩個人年紀(歲數都不大),限於人生的閱歷(寬度廣度的不足),限於所處的環境(高手不多),龐博也好,卡姆也罷,這倆人在臺上,盡力想展現出足夠的控場能力,但卻像年輕的船長一樣,掌控不了江河上的這一條船。第二點,我們所處的資訊時代,知識來之甚易,這讓很多人把知識的累積當作成自己的閱歷,說出了的東西,他連自己都不信,怎麼能打動別人呢?他們也許能感到一些涉世未深的人,但是卻打動不了我這個“老頭”。第三點,其實脫口秀這個表演型別,傳到我們中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革。起源於英國的“talk show”,發揚於美國的強勢文化,在美國的土壤裡,脫口秀的這種形式,是如魚得水。
但是,到了中國,我們只能學其形,而學不到其神髓。為何?因為脫口秀在於更自由地表達,而我們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方面都不能說,這就導致了束手束腳。
遠的不說,成名於美國的脫口秀達人黃西,說著英語,調侃著美國總統,到了中國卻有點“水土不服”,不再那麼搞笑,這就說明了問題。最後,個人的能力問題。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顛破不滅的道理。走到哪裡,打鐵終須自身硬,自身能力不足,在臺上自然就做不到“指揮若定”與“揮灑自如”。從我的角度看,龐博跟卡姆,還需要更多的磨礪,更需要時間的沉澱,現在他們說的脫口秀,還僅僅在於“秀”。
在我眼裡,中國優秀的脫口秀“師傅”,比如《曉說》的高曉松,《奇葩說》的馬東跟蔡康永,《郭的秀》中的郭德綱,他們表現出色,都是因為閱歷跟能力的混合累積。
好的脫口秀選手,氣場強大,嘴皮子利索,反映機敏,胸中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方才能在舞臺上,侃侃而談。再看看卡姆跟龐博,他們在《奇葩說》的表現,還不如在《吐槽大會》中的自如,一個是環境相對陌生,一個是早就熟悉的如魚得水。
總的來說,倆人還是正在成長中的小樹,假日時日,有可能更出色,但在這之前,全靠自覺。
雖然說“成名需趁早”,但有時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得失之間,又有幾人能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