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數學
-
2 # 小瘦與大胖
不清楚題主的孩子是什麼年齡,但是,自古以來,兒行千里母擔憂。
孩子遠在外地,每天看不見摸不著,正常的父母,哪有不焦慮的?
說,焦慮是正常的,是愛的情緒表現~
有沒有按時吃飯?吃得好不好?是不是天天吃垃圾食品點外賣?
天熱了有沒有及時減衣服?天冷了有沒有穿秋褲?
學習咋樣?也不能天天監督檢查
可別早戀,不會和壞孩子呆在一起吧?
…………
各種各樣的擔憂焦慮,只要在新聞上或者別人嘴裡聽到什麼事情,都會想想自己孩子是不是這樣~
你想給他打電話影片送關心,對方可能還忙、還嫌煩~
怎麼會不焦慮呢?
但,相信孩子,餓了會吃,渴了會喝,知道學習讀書的重要性,能分辨是非好壞,偶爾“放縱”一下,也會立即剋制回來。
孩子需要關心和愛,這種愛的體現是尊重與支援,不是否定、懷疑和限制。
孩子在外,交集少難免缺乏交流。父母不妨在做父母的同時,也為自己建立另一個身份,有時可以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相處,以“分享/交流”的心態說說自己的事兒,關心關心對方的事兒~
孩子還小,沒有在外就讀,但作為家長怎麼可能不為孩子焦慮。
首先就是安全性,只要某個地方出現安全問題,孩子出門在那,就會提心吊膽。方面我在四川讀大學,父母會經常打電話。聽老媽講,每次老爸看天氣預報都是看到成都結束的。
適當的焦慮有助於推進自己完成某事,但是對於未知事物或者無能為力的事情產生的焦慮對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老人常講,兒孫自有兒孫福吧,安慰自己的同時,也放下不少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