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鑰匙扣和小紐扣兒

    從李嶠的這首《風》可以看出風的時而綿柔、時而強悍、既能摧枯拉朽、又能排山倒海的強大力量!

    李嶠,字巨山,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在唐歷仕五朝,三度拜相,但政治上趨炎附勢,因而史家對他評價以貶義居多。儘管如此,在文學方面,李嶠是武后、中宗時期的文壇領袖,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他的文章善於隸事用典,講求駢偶,辭采華美,堪稱大手筆。開元名相張說誇讚其文“如良金美玉”,《舊唐書》則稱其文學為“一代之雄”。他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深得時人推崇。

    關於李嶠這首五言詩《風》,應該是出自天寶六載前後由他所作的《雜詠詩》一百二十首,詠物詩120首分為乾象、坤儀、居處、文物、武器、音樂、玉帛、服玩、芳草、嘉樹、靈禽、祥獸十二大類,各以一字為題,又稱《單題詩》,一詩詠一物,如《日》、《月》等。

    下面我們來看全詩:

    《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賦、比、興”為古典詩歌表現的基本手法。所謂“興”,意指“興發”、“感興”,由物及心,即因為外物的作用而產生內心“情變”。這首詩全詩不見一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的外部形態與外顯特點,而是透過抓住“葉、花、浪、竹”四種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形態動變,間接地表現了“風”的綿力、魅力與威力:它能吹落晚秋的樹葉,它能催開早春的鮮花,它能掀起江河千尺的巨浪,它能壓彎翠竹堅韌的腰身。全詩四句兩兩成偶,每句裡都嵌入一個數字,以“三、二、千、萬”數字對舉排列來表現風的柔韌與強悍,詩句背後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最後說點題外話。俗語云:文如其人,說的是一個人寫的詩詞文章風格中帶有寫作者的風骨。從這一點上看,李嶠的這首五言詩《風》算是一個小小的例外吧,因為李嶠在人品風骨方面並不受史家待見。我們可以拿清朝大才子、世所公認風骨卓群的鄭燮做個對比,他的七言絕句《竹石》中也有“竹”也有“風”,且看鄭板橋的風骨是如何表現的: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姑妄言之,君且聽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香果肉少怎麼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