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平德哥

    制東北大醬坯的發酵溫度是30℃—40℃.

    大醬的發酵方法:

    關鍵控制環節

    1、前處理:選出黃豆應為一等精品黃豆,清洗時每鍋豆需換4次水。

    2、酶法:室溫應該控制在28℃—32℃之間,時間的長短隨溫度變化而改變,時間大約在60天左右。

    3、發酵:發酵大棚的溫度通常控制在30℃—40℃為宜,每個醬缸早、晚各攪動一次;發酵到醬色金黃、醬香濃郁、無醬疙瘩、黃豆醬沒有氣泡噴出為宜。黃豆醬的釀造方法

    東北人的大醬,關內人稱為黃豆醬。雖然釀造大醬的基本方法相同。

    1,黃豆的蒸煮:把黃豆淘洗乾淨,浸泡至全部張開,放在鍋裡煮熟,這可是個技術活。水不能多、也不能少。黃豆煮熟後,調節水位至黃豆下面(基本沒有多少水)較低水位。蓋嚴實鍋蓋,封閉下,用文火(實際上是才草炭火餘熱),封閉灶門,保溫過夜。

    2,大醬塊子的製作:保溫過夜的熟透黃豆,顏色呈棕紅色,鍋內沒有剩餘的水分,熟透黃豆也不幹燥,真是個高技術操作。將石磨事先沖洗乾淨,磨豆醬前,石磨是乾燥的。牲口拉磨,兩個人合作磨豆醬。一個有經驗的人,站在磨上,用木拐將熟透黃豆壓進磨眼,木拐的粗細與磨口接近。另一個人把熟透黃豆準確新增到磨眼裡。同時負責收集磨出來的豆醬,放在乾淨處。如果家裡人手多,就分工合作,連續作業。磨出的豆醬呈蒸饅頭前的面狀,就像做窩頭一樣,把豆醬做成大醬塊子。長一尺左右,寬、高半尺左右,中間掏空,有利於乾燥。一般在初冬進行。把成型的大醬塊子放到乾燥的地方乾燥,一般是農家的室內棚頂上,過冬乾燥(同時也有部分發酵,不嚴重)。

    3,發酵管理:仲春到初夏之間是釀造黃豆醬的開始階段。把食鹽用井水溶解,大約為10%--15%的濃度,濃度低了容易酸敗。如果食鹽不乾淨,用乾淨白布把鹽水過濾一次(我每次都過濾)。把鹽水置於陶瓷缸中,把大醬塊子掰成小塊,加入到鹽水裡。醬缸上面用醬缸帽子(類似東北人的大草帽)蓋上。浸泡1--2周後,開始發酵管理。用一個長把木榔頭(俗稱醬耙子)作為搗碎工具,每天至少攪拌2--3次。俗語稱“打醬缸”,每次打醬缸100下。白天要曬太陽,晚上把醬缸蓋上,保溫發酵(實際上是高溫、高鹽發酵)。如果有條件,用白紗布把醬缸蒙上曬太陽,可以防止蒼蠅、蚊子等飛蟲落入醬缸。每天打醬缸的次數越多,發酵成熟越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乘坐公交時,哪些行為舉止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