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手執牛耳
-
2 # 高紅權先生
主要是因為滿清王朝的統治已經穩定下來了,李自成、張獻忠所需要客觀環境已經不存在了。
李自成、張獻忠之所以能夠成事,那是因為明末嚴重的災荒造成了有太多的窮苦百姓掙扎在了死亡線上。為了活命,老百姓選擇造反的道路是理所當然的。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只要登高一呼,無數的災民自然是群起響應。李自成和張獻忠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隊伍來。
但是在康熙年間,由於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良好,老百姓的日子大多還能維持下去,所以大家自然不會去冒險造反。雖然,一時一地的天災人禍是免不了的,但是像明朝末年那樣遍及數省的大災荒還是沒有的。康熙年間的災荒雖然也是屢屢出現,但是範圍有限,受影響的百姓較少。清政府在救災方面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所以,一直都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出現。
康熙年間較為有影響的農民起義是康熙六十年的臺灣朱一貴起義。1721年,臺灣地震,海嘯成災,但是官府不但救災不力,反而還繼續橫徵暴斂,因此激起百姓起義。大家擁戴朱一貴為首領,打出了大明的旗號,一度控制了整個臺灣。
後來清廷調兵鎮壓,只用了個把月的時間就將起義平息,朱一貴等人被俘凌遲。
朱一貴起義只是在臺灣這麼一個小地方發生。當時臺灣的人口很少,不足百萬,想要成大事是沒有可能的。起義很快就遭到清廷的鎮壓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歷史被掩蓋了,當時出現太多農民起義,但明末吋人口,經濟,軍事,都大規模倒退,又沒朱元璋,劉邦這樣人集合力量,單個實力沒有滿清強,加上漢奸集團,後面大規模篡改歷史,所以明末民不聊生,清初就欣欣向榮,現代社會還有人給清唱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