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25211913746

    最近重讀了《家》,接著第一次讀了《春》。想寫一些我的感受。 這兩本書在背景上是連續的,但主要人物並不相同。《家》描繪了一個大家庭方方面面的事,而《春》寫的多是家庭中小姐們的故事。 巴金的語言非常直白,對人物心理、神情的描寫常常很詳細。我常能感到一種熱情就洋溢在文字表面,好像作者在大聲疾呼一般。他自己寫道,“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而我也有“青年,站起來反抗”之感。對我來說,這兩本書的最大魅力在於巴金將人物最激烈的心理鬥爭和轉變毫無保留地寫了下來,使人讀得熱血沸騰。 貫穿兩本書的是大哥覺新,這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角色。覺新的懦弱不僅讓人憐憫,還激起我的憤怒,多麼無能的“作揖主義”!《春》中一句“他又做了自己最不願做的事”,讓我恨鐵不成鋼。可怕的是,他又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人,只能清醒地看著所愛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卻什麼都不敢做。一個如此真實而熟悉的人物,讓人不免把自己帶入。 覺民、淑英在經歷了種種變故後,反抗起來。長輩的冷血讓覺民不再有什麼牽掛了。淑英已經有了一個蕙的先例,“她想活”。《家》與《春》相似的結局,終於帶來點光明。 讀完小說,我感到激動不已。我不處在這樣的家中,難道不合理的制度就不存在了嗎?顯然不是。我是一名高中生,在我周圍有著太多不正常的現象。應試教育,教育不公平,培訓班,校園的不合理制度······有的老師說:“你要適應它。”我該是覺慧還是覺新? 覺新在悲憤之中,他不知想過多少回幫三妹、幫蕙,最後還不是慢慢讓絕望控制了自己,說出“太晚了”,親手埋葬了這麼多人。我突然感到自己的渺小。 這兩本書讓我想了許許多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真是戲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記得三十年前的過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