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北北大寶貝
-
2 # 小明說聽看
這怎麼說呢?就以我自身為例好了。
我最近為了一個生活領域創作者的頭銜,天天在悟空問答回答問題,有些問題我正好熟悉,那麼我就可以洋洋灑灑的回答一大篇,有些問題我也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正確的,但是為了回答問題我就會用一些模稜兩可的句子。當然,遇到我實在不擅長的我也會退避三舍。
我想說的是,我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是以自己為藍本來回答問題的,而是把自身置於一個相對聖賢的地位來回答。這樣的後果就是,有些回答有點理想化,如果讓我自己去做,我肯定是做不到的,在網上回答問題時,依靠的雖然是我的眼界見識,但是我摒棄了很多自身的缺點,見識不夠的地方就用幾句堂而皇之的話語敷衍過去,我自己都做不到的努力學習,但是我可以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大大方方的建議別人這樣做。
因此為什麼在網上感覺很多家長都是理智而開朗的,但是實際上熊孩子還是不少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很多家長在網上發言的時候並沒有結合自身的情況,只不是以一個虛擬的物件來誇誇而談,但是回頭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壓根就顧不上那麼多了。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道,那個時候網路才剛剛開始興起,大人們還是當成洪水猛獸一般對待。有人研究過沉迷網路的人,現實中和在網路中對同樣的事情會有一些差別性的對待,不會完全吻合。就好像上網的時候給自己帶上一副面具,而且這幅面具還能不斷成長。這個面具不僅僅是對自己進行偽裝,而且還在對人格進行緩慢的細微的塑造。
說到這裡,感覺有點怕怕的…………以後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出來之後,會不會有可能有人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並分裂成2個不同性格的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都是旁觀者,一個個都可清了,一旦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都是自己優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