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人愛歷史

    以上配飾都是滿清貴族專用,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隨便佩戴的。

    領約,是一種佩戴在頭頸處的女性裝飾品,有些類似現代的項圈。清代文獻也寫為“項圈”,滿語為“monggolikū”,其詞是從“monggolimbi”這個詞發展來的,原意為“掛脖上”,在入關前,清代第一次構建官方服飾制度的崇德元年,在女冠服的部分,就提到了“monggolikū”。從滿語的角度而言,領約應該在入關前都有使用,而在入關之後才逐漸形成制度。它是清代皇后、貴妃、妃和嬪以及朝廷命婦專用的飾物,用以區別身份。命婦也不是隨時可以佩戴的,只有行大禮時才佩戴。至於材質,各有不同,否則就是僭越。

     項牌就是掛在脖下的牌子,材質有金、玉。珊瑚、瑪瑙、象牙、翡翠等。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顏色都有區別。

    總之,這些飾物不是簡單的“小玩意”,不是隨處可買可戴的,而是不同官階的特有飾物,類似現在軍人的肩章。

  • 2 # 瞎忙的胖子

    領約,項牌相對於朝珠是比較陌生的名詞,去搜索,才知道這些都是清代貴人所佩戴的飾品。

    我甚覺奇怪,又搜了搜,發現歷朝歷代都有飾品的,如明代的耳墜,唐代的瓔珞,項圈等等。

    再追溯向前到原始社會,用來交易的貝殼也成為貴人的飾品。

    說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永恆不更的真理,並且隨著社會發展,飾品不僅僅是梳妝打扮的工具,並且演變成身份的象徵。

    飾品象徵著身份,便催生了物以稀為貴的社會價值觀,於是世間稀有的琥珀,水晶,琉璃,金,銀等成為高階飾品的材料。

    飾品,發展到清代,世界各國交流頻繁,西洋的玻璃,東海的珍珠,玳瑁等物品開始變得平常,能工巧匠便參照西方的項鍊等飾品,做出了領約,項牌,朝珠等。

    清代的領約,項牌,朝珠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發展,飾品的功能更加豐富,已不僅是裝飾品,身份的象徵,還是文玩,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瓜分非洲狂潮中德國是否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