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引起很多孩子的內心衝突。
例如,自主和服從的衝突。適齡青年被父母逼婚,父母覺得,“介紹給你的都是靠譜的,可以步入婚姻的,你去了解一下憑啥不願意?”父母的意思是,就像你在外面認識一位陌生的朋友一樣,只是平臺不同罷了。
但孩子就是很排斥去見相親物件,原因在哪裡?
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被逼的,是被父母安排好的。人天生有一種抗拒感,這段關係裡就有自主和服從的衝突。
就像那句話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馬上快過春節了,有些青年人怕被逼婚,不敢回家。即使回家了,也不願意待在家裡,常往外跑,害怕父母安排相親。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每次看到媽媽的電話都會吐槽,“哇塞,天吶,又來了。”有時,她甚至不願意接媽媽的電話。
她在抗拒被父母逼婚這件事。
在父母逼孩子相親的狀態裡,間接地否定了孩子自主的權利,類似特別無奈的服從的感覺。
如果孩子能帶父母去相親或在父母的安排下非常願意去相親,只有兩種可能性。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許要依賴父母給予他一些資源,不管他是自願的還是無奈的,聽話的孩子沒有完成自主的過程。
中國的家庭非常講道理,但我們又隱約能感覺到,他們是為了自己考慮,打著為我付出,為我好的幌子罷了。
難怪那麼多的孩子,不願意選擇這樣的相親方式或進入這樣的婚姻狀態裡。
——by 胡慎之
中國式相親,引起很多孩子的內心衝突。
例如,自主和服從的衝突。適齡青年被父母逼婚,父母覺得,“介紹給你的都是靠譜的,可以步入婚姻的,你去了解一下憑啥不願意?”父母的意思是,就像你在外面認識一位陌生的朋友一樣,只是平臺不同罷了。
但孩子就是很排斥去見相親物件,原因在哪裡?
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被逼的,是被父母安排好的。人天生有一種抗拒感,這段關係裡就有自主和服從的衝突。
就像那句話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馬上快過春節了,有些青年人怕被逼婚,不敢回家。即使回家了,也不願意待在家裡,常往外跑,害怕父母安排相親。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每次看到媽媽的電話都會吐槽,“哇塞,天吶,又來了。”有時,她甚至不願意接媽媽的電話。
她在抗拒被父母逼婚這件事。
在父母逼孩子相親的狀態裡,間接地否定了孩子自主的權利,類似特別無奈的服從的感覺。
如果孩子能帶父母去相親或在父母的安排下非常願意去相親,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孩子對父母非常認同,他們相處的很融洽,彼此尊重,是合作的關係;第二種可能性,孩子一直在扮演乖巧和聽話的角色。乖巧聽話的孩子也許要依賴父母給予他一些資源,不管他是自願的還是無奈的,聽話的孩子沒有完成自主的過程。
中國的家庭非常講道理,但我們又隱約能感覺到,他們是為了自己考慮,打著為我付出,為我好的幌子罷了。
難怪那麼多的孩子,不願意選擇這樣的相親方式或進入這樣的婚姻狀態裡。
——by 胡慎之